天子服衮冕出现在勤政楼上,立时就引来了嘈杂的欢呼,不绝于耳。这些欢呼声又好像溪流汇聚,逐渐清晰一致,化成有节奏的万岁之声。
万岁!万岁!万岁!
人潮声浪霎那间充斥整个天地,李亨只觉得阵阵眩晕,当初太上皇在位时,也不曾见过这般场景,他深切的感受到了百姓们对自己的支持。
不过咫尺刹那,李亨竟产生了两世为人的不真实感觉。
受命于危亡之际,日日担惊受怕,不曾有一时一刻体会过皇帝之位带来的快乐,今日誓师大会方知受万民景仰是何等畅快!仅此一点,所有受过的磨难和苦涩都是值得的!
眩晕散去,自信和从容逐渐出现在李亨的目光之中,他包含深情的凝望着勤政楼下的人潮。
他们不单纯是百姓,每个人将来有一日都要开赴战场,为社稷抛洒热血。
重臣们也随着李亨登上了勤政楼,均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势惊住了,所有人都没想到,到了这种几近于山穷水尽的时刻,天子还拥有如此之高的声望,不禁一个个老泪纵横,直呼复兴有望。
作为誓师的另一个主角,秦晋则对自己的位置刻意低调了不少,让广平王李豫以主帅之礼与天子对奏。
整个誓师大会果如秦晋所安排的一样,时间段,过程从简,在所有人意犹未尽,情绪高涨之时,天子李亨的身影便已经没入了勤政楼内。有些人对秦晋此举十分不解,一致认为,既然军民上下情绪高涨,何不顺应民意将誓师大会延长,以使效果达到最大化。
然则,秦晋却另有想法。
这种大规模的集会是一把双刃剑,十万人聚在一起,又并非经过严格训练的军队,一旦出现意外,顷刻间就可能酿成一股规模空前的大混乱。
因而,从誓师开始到誓师结束,秦晋的一颗心始终高高悬着,直到圆满结束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随着朝廷内部反攻的互生愈发高涨,预计形势乐观的官员也越来越多,由此也为秦晋带来了一个预估不足,又在预料之间的麻烦。
反对秦晋的声音在至德元年的第一天开始,就已经零零星星的冒了出来,其中指责其内容最为诛心的就是大权独揽,欲行不轨。
其实对于这种苗头,秦晋一早就做了准备,不但刻意使自己保持低调,还推出了广平王李豫,使之负责新军的组建。为的就是堵住那些反对者的嘴,然而他还是低估了反对者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