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她真的很想跟着去看看这个东郊的大棚是什么样子的,一直听说成嘉在负责东郊开荒,效果不错,可是具体是如何不错尚不知。
就连站在一旁潘崇听完二人所言,好奇地问道,“子孔,这大棚是何物?为师为何从没有听过,用这个大棚如何能保护水稻不受洪涝之灾?”
芈凰同样好奇地看着成嘉,先前在东宫一直没有机会问。
“对,我也一直想问这个问题,还有冬天你是怎么能种出桃子的?”
“大棚是我让阿年做的一种用竹编织而成可以保暖,防风,防雨的雨棚,不过大棚不能保证水稻和各种农作物的产量提升。我楚国若想真正提升农业,需要学习北方禹帝治水的经验,先治理我南方楚地江河,保证风调雨顺,有了足够的雨水,阳光和土地,地里自然能长出极好的庄稼。”
就如现代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成嘉以借鉴北方的治水经验为论据,说明楚地农业水平不高的根本在于江河混乱,不加治理。
而且因为这个时代玻璃还没有研制出来,就算那种塑料薄膜大棚也基本上不可能推广,他本来想用制伞的桐油布,可是想着油和布的制作成本都太高,就算推广下去,大部分的平民甚至奴隶根本用不起,还是只能垄断在壕强和贵族的手中,所以才改为用制作蓑衣的竹制品,制作成有孔透气透光可以遮风挡雨甚至防虫的竹棚,这样就可以就地取材,还易修复。
而大棚并不能完全保证水稻产量的提升,这只是他为了后续推广种植两季水稻准备的,两季水稻轮种这样才可以保证提升产量,就算两轮都很少,也比一轮强,而如果是其他穿越人肯定会说,你怎么不搞杂交水稻?
产量高,效益好,抗病害。
那是他一定没有来过春秋这个时期,根本不知道天灾水患还有大旱对于农作物的致命性打击,换在现代,农民要是遇到十年一遇的大水也是当年收成堪忧。
虽然他不是农业学,可是作为一个农村娃,杂交水稻虽然抗虫害,可是再厉害,大水一来,大旱数月,它能抗的住吗?
显然并不可能。
还是需要当地的环境配合。
这是硬性指标,硬性条件不达标,他再怎么样折腾也没用。
而且后世秦国的崛起也和郑国渠兴修有关,不过郑国渠建的太晚,前期主要还是靠井田制的改革督促百姓纳粮支撑了七国争霸的粮食供应问题。
当然也有人会说他可以去搞些发明,说实话,一个连饭都不吃饱,各种资源亏乏,遍地荒野急需开发,就连冶炼铜器的技术也才刚刚稳定,铜矿也不好找,然后甚至要通过战争来掠夺他国生存资源来弥补己国的时代,你让人民甚至上层统治阶级拿什么闲心去搞发明。
玩玩可以,但这不是主业。
所以春秋时期的统治阶级只关心开荒,战争和争霸相关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