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乔乔想的那样赵祯这段日子确实是非常难过。生母想要和他加深感情, 但是母子两人毕竟从来没有相处过。凑到一起也只能听生母说这些年的不容易,开始听着的时候他还会心疼,但是听多了也会觉得厌烦。
这件事情也不是他的错, 毕竟是先帝的意思他们还能违抗不成。
厌烦的赵祯自然就不会经常去给生母请安, 李太后好不容易成为太后,想尽荣华富贵又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儿子疏远自己。
您是想方设法的笼络赵祯, 有一次赵祯夸奖了李太后身边的李巧珍一句活泼可爱和后宫的女子完全不同。
李太后就打起来注意。
后宫中郭皇后是刘娥那个女人选的, 不过好在儿子不喜欢。庞贵妃算是最得宠的, 但是这庞贵妃是个奸滑的。虽然看着对她恭敬有加, 但是对刘娥那个女人更加恭敬。
不就是因为刘娥那个女人在垂帘听政吗。
李太后原本也想弄个垂帘听政,但是被朝臣上下一致反对,刘太后垂帘听政那是先帝准许的, 李太后就不要再来凑热闹了。
赵祯也是对此十分反感, 有一个嫡母垂帘听政他已经很烦恼了, 生母还要来凑这个热闹,简直就是一个头两个大。
这后宫的女人中, 在李太后看来就没有向着她的。她是女人也是后宫的女人, 自然知道枕头风的威力, 所以李太后想要在赵祯的后宫安排一个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妃嫔。
还有哪个比李巧珍更加合适的。
李巧珍是她因为一个人寂寞从人贩子手中买下来,说是义女其实就是婢女。当时她逃出皇宫的时候带的细软其实并不少。这也是这些年她过得不错的原因。
原本她想着看在李巧珍陪伴她多年的份上, 就认做义女,封一个公主或者郡主。但是进宫后因为处处和刘娥不对付,这件事情她倒是忘到了脑后。
现在她心里不得不庆幸, 当初忘了这件事情,要是真的定下了义女的名分, 那就不能安排到儿子的后宫中了。
在这皇宫中, 李巧珍能够依靠的只有她, 到时候自然是她想要她做什么,她就会做什么。
李太后觉得全天下的女人都不会拒绝成为皇帝的妃子,享尽荣华富贵。所以她也没有和李巧珍商议,或者说在李太后看来李巧珍不过是她买来的婢女,不需要询问她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