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走丢十年,回来后为朝廷捉妖卖力,皇帝、天后的命她都救过,裴家、长孙家也全沾过李朝歌的光。这样一个功臣却被他们逼得自尽,太子有什么脸面自称仁孝,东宫有什么脸面提及家国大义?
太子妃暗示李朝歌挑拨离间,陷害太子,那李朝歌就明着挑拨,装惨谁不会呢?
太子低着头,根本无地自容。天后等皇帝骂完了,才说道:“你们是一母同胞的兄妹,李氏这么多宗亲,但唯有你们才是真正可以给予后背的同盟。李贞暗藏猫妖,李许装疯卖傻,同胞手足尚且如此,何况隔了房的亲戚呢?太子,朝歌,还有李怀、常乐,你们要记住,只有你们四人才是真正的一家人,平时小打小闹就罢了,遇到大事,一定要站在一起,知道吗?”
皇帝刚才的话看似在发火,但无形中给整件事定了性。太子是被人撺掇的,李朝歌也只是意气用事,这件事只是兄妹吵架,闹一闹就结束了。天后之后的话也顺着皇帝的意思说,但话里话外都在暗示,他们兄妹四人要站在天后这一边,皇帝还有别的孩子,唯有天后绝不会害他们。
李朝歌垂眼应诺,心想皇帝前不久还在心疼天后,为给天后出气而任由她残害自己的孩子,一转头又要和天后勾心斗角。这夫妻两人活得可真累。
李朝歌想完,一脸诚恳地说道:“儿臣知道太子是为了大局好,自然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就和太子生分。但是,太子毕竟是储君,日后要接手整个朝堂,身边近臣必须慎之又慎。太子今日猜忌我倒没有关系,但是若日后馋臣继续撺掇,挑唆太子和圣人、天后离心,那可怎么办?”
李朝歌说完,一副忧国忧民的模样,对着皇帝天后深深下拜:“请圣人天后明鉴,除去太子身边的小人,还朝廷一个安稳。”
李朝歌双手交叠在身前,动作平稳而坚定。她的态度很明确,她忍下这口气可以,但是东宫那边参与过算计她的人必须清理。没道理李朝歌又是受伤又是救驾,最后却连几个小喽啰都修理不了。
刚才皇帝、天后、李朝歌几人说话,太子妃完全插不进嘴。她感觉到身边暗流涌动,每一个字都是机锋,可是不等太子妃反应过来,这几个人就交手结束,进行下一轮了。太子妃干着急却使不上劲,等后面听到李朝歌说清理太子身边的小人,太子妃猛地一哆嗦,骤然升起一股冷意。
女人的直觉告诉她大事不妙。太子是不会犯错的,错的只会是身边撺掇的人。太子身边,最近的人是谁呢?
太子妃惊慌,还没等她想好说什么,天后便看向她,问:“太子妃,你每日侍奉在太子身边,对太子的动向最为了解。是谁撺掇太子,让盛元镇国公主去和亲的?”
天后含笑看着她,皇帝和李朝歌也面无表情,静静等着太子妃回话。太子妃张开嘴,却说不出话来。
她脑子里一团乱,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她难道说,建议是太子少师提出来的,决定是太子同意的。太子能被说服,证明他本来就有这个心?
李善于心不忍,他嘴唇灰白,强撑着力气说道:“天后,此事和儿臣身边人无关。您要罚就罚儿臣,勿要迁怒太子妃。”
天后冷冷嗤了一声,厉声说:“直到这种时候还护着,本宫就知道,太子反常和你们脱不开关系。太子素来温和纯善,怎么会想出这种恶毒主意?必然是你们在旁挑唆,意欲让太子和本宫、盛元离心,好供你们牟利。太子妃,枉本宫一直当你是个好的,没想到,你竟有这等龌龊心思。”
太子妃脸白了,她终于体会到刚才李许、李贞是什么感觉。她明明什么都没做,却百口莫辩。天后若想发落一个人,根本不在乎对方犯没犯错。
太子妃试图搬出家族给自己撑腰:“天后明察,儿臣对太子忠心耿耿,从未做过挑拨之事。卢家自小教儿臣敬顺妇行,言容工德,儿臣多年来铭记心中,不敢疏忽片刻。自嫁入东宫来,儿臣侍奉太子,孝顺舅姑,从不过问朝事,时时反省自身。儿臣不敢说堪比贤妇,但绝无奸妒贰心。望圣人天后看在儿臣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给儿臣一个自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