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倒觉得,斯宾塞更像一个科学家,教育学家,他最大的贡献也不是哲学上的,而是科学上的,特别是在人工智能上的”,王一男说,
“这种说法倒是很新鲜,为什么呢,他那个时代,应该还没有人工智能的概念吧”,周慧有些好奇,
“斯宾塞是个思想家,思想的火花是可以超越时代的,他同时涉足科学、社会学、哲学甚至政治等等各个方面,他的著作也非常多,但我认为他最有价值的思想是关于智力的形成的两个路径的阐述,自上而下的路径,还有自下而上的路径”,
“当然,他的原意可能不是智力的形成,对我来所,智能某种程度上可以解释为社会行为,所以,我对他的思想做出了自己的阐释”,
周慧最喜欢听王一男夸夸其谈了,她觉得这个时候的王一男最有男人味,每当这个时候,她就坐在王一男身边,用崇拜的大眼睛看着王一男,整个人仿佛都在说,“嗯嗯,快用你的学识来征服我吧”。
“自上而下是什么,自下而上又是什么”,周慧问,
“我举个例子吧”,王一男说,“一个非常典型的儿童机器人教学里面的课程”,
“假设有一辆车,车上放着一根直立的木棍,要想在车移动的过程中,保持木棍的直立,有什么办法呢,当然,前提是不能把木棍直接固定在车上”,
周慧开始认真的思考起来,“车上有人就没问题了,可以不断把倾斜的木棍扶正”,
“非常好,总的思路是没错的,让我们看看具体该怎么做”,王一男在某些时候,还是一个很好的老师,“按照斯宾塞的理论,这时候就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法了”,
王一男说,“我把自上而下的方法,叫做上帝的方法”,
“顾名思义,这就是全知的上帝对于这个问题所采用的办法,上帝知道这个世界的所有物理法则,还有超级灵敏的传感器,当这辆车开始加速减速或者拐弯的时候,上帝通过传感器检测到加速度或者角动量,计算出木棍即将要受到的力,然后根据物理定律,计算出在木棍的什么位置,应该施加多大的力正好跟木棍受到的力相抵消”,王一男总结到,
“采用这个办法,通过一个编制完善,全知全能的程序和高精度的传感器,就可以实现木棍的稳定”(一只拉普拉斯妖)。
“那还有一个办法呢”,周慧问到,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自下而上的办法,或者说蚂蚁的办法”,王一男说,
“让我们假设车上没有上帝,只有一千只或者一万只蚂蚁,他们聚集在木棍下方,他们得到的任务是保持木棍的垂直,当然,也许他们不能理解垂直的概念,简单的说,就是保持木棍跟每一只蚂蚁的距离,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更不能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