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蔡邕安全返回到府中,让蔡琰大喜过望。今日听闻自己未来的夫君来访,忙不迭的出来迎接。
兴奋的蔡琰并没有控制自己的速度,直接一式乳燕投林,径直钻进了皇甫哲茂的怀里。
“有承允哥哥真好。”
皇甫哲茂轻轻环住蔡琰的腰身,笑着说道:“琰儿有令,我怎么会怠慢?就算拼命,也要将琰儿的指示完成。”
这个时候蔡邕的咳嗽声在一旁响了起来,蔡琰连忙和皇甫哲茂分开了:“孩儿拜见父亲。”
“小侄见过世伯,世伯看起来精神依旧,倒是让小侄放心了。”
“这一次多亏了你了,虽然老夫被王司徒贬成了庶人,只要能完成东汉观记,老夫心愿足矣。”
蔡邕这么说,引得一旁的的蔡琰不乐意了:“父亲干嘛总是如此丧气,不过是一个磨难罢了,怎么就把父亲的棱角磨平了。孔圣曾言,六十而耳顺,正是安心立命之时,父亲今日太过消沉了。”
蔡邕闻言哈哈大笑:“哈哈,你个小娃娃懂得什么?长安局势尚不稳定,王司徒如无远虑,则必有近忧。估计长安城很快就会乱作一团,为父又如何能够静下心来,编纂东汉观记呢。”
皇甫哲茂眉头一挑,蔡邕虽然平素常有文人的迂腐,但不得不说对于时局的掌握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王允在西凉军的处置上举棋不定,恐怕很快就会引发西凉军的反弹。
要知道李傕、郭汜等人可不是那么好惹的,将他们逼急了,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想到这里皇甫哲茂倒是冒出来一个主意,连忙开口说道:“小侄提个意见,不知世伯以为如何?”
蔡邕点点头,对自己这个未来的姑爷算是越看越顺眼:“讲吧。”
“世伯编纂东汉观记,自然需要一个安定的地方。小侄麾下晋阳城,对于天下局势来说尚算太平,不若世伯到那里如何?”
蔡琰闻言也很是惊喜,一把扯住了蔡邕的袖子:“是呀是呀,晋阳城在皇甫家哥哥的治理下,正是一片欣欣向荣之相,这些都是孩儿亲眼所见,确实适合父亲。”
蔡邕倒是没做多长时间的考虑,便摇了摇头说道:“老夫与卢尚书已经修书一封,他隐居的那里环境清幽,我俩联手也可共同编纂东汉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