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远处烟尘滚滚,先是一层层的旗帜冒头,随后大队人马出现了!
乐队开始鼓吹,人们欢呼。
……
皇帝也没病,太子也没事。
只是李士偷偷地、先期派入城来的信兵,给皇帝送来一个消息颉利部首领思摩,因为身中箭毒不治,在行至营州时已然故世了。
这是大唐此次出讨损失的身份最高的将领,而且还不算本部的,这件事带来的巨大变故,一时间连皇帝都想不细致。
思摩的出征,说起来象征的意义更浓一些,他代表着关内道北部、大范围内游牧部落的归化、以及同仇敌忾的大好局面。
但就是这么个意外事件,令本来充满喜气的班师减色不少。
李士没有送明信、而是先私下报至内宫,说明他也感到后怕了。因为他在密信中说,思摩所带的三千骑兵从过了营州后便不大安稳骂骂咧咧的还算好的。
李士的这种担心,自过了幽州后就更是一日甚过一日,因为过了幽州,他的四万大军已经全部散入了原属各折冲军府了,他的身边只带着本部的三千马、步兵。
而思摩的人也有三千,清一色的骑兵。
他们带着焚化的大首领思摩骨灰、从营州起便打起了层层的白幡,说要到长安来见他们的公主思晴。
皇帝想,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可能还会有更过激的行为。
皇帝与太子李治说:不出东郊迎军了,李士惹下这么大的娄子,有什么脸让皇帝亲迎?
另外,散朝时定下的事,几乎全部的高级官员都要去城外,高峻也一定会去,他突闻此事后是个什么反应?
皇帝对李治说,要是按着英国公所说的、那些颉利骑兵的波动情绪,高峻最好当着迎军官员和百姓们的面、将李士暴揍一顿才行,这样才能给那些颉利部骑兵降火。
高峻举荐了李士的干外甥李继,让他到西州出任司马,李士却没有照顾好高峻的舅子,他挨这顿打说不定就是平息众怒最好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