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峻拿下H省二百五十台柴油机订单的消息, 很快传回了吴柴厂。
董鹤鸣十分高兴,在厂部例会上特意留十分钟,向大家宣布这个好消息。并且说, 合同已经通过传真传到厂部, 从现在起,生产部门必须立刻想办法安排生产任务。
把管生产的副厂长当场就给搞懵了。厂里任务已经很饱和了啊, 再加H省二百五十台的订单,生产就更紧张,工人得加更多的班……
董鹤鸣却胸有成竹。
第一,他觉得现在的生产队伍依然有潜力可挖, 一部分工人出工不出力现象严重,要继续调整现有奖金制度,不仅要按出勤率算奖金, 还得按生产量算系数。
第二,向社会上招一批工人补充到生产一线,人的潜力固然要挖, 生产线的潜力也要挖。晚上人要歇,机器却未必要歇,多招人手扩大生产是当务之急。
而且董鹤鸣说,这批订单不是靠政府调拨, 是吴柴厂的销售部门自己主动出击抢来的。要是吴柴厂不接,人家可就要订国外产品了, 这是为国产品牌打江山、为国产品牌争口碑。
这一顿升华, 谁还敢说一个不字。当即几个相关部门一商量,立即联动, 想办法扩大生产规模去了。
这边厂里的生产安排好, 董鹤鸣立刻叫上蒋敬雄, 二人奔赴机械局,去跟贾岭和储方云汇报情况。
在生产任务普遍靠调拨的时代,这种主动出击抢任务,在大城市已经不鲜见,但在中吴市机械系统还是头一遭,两位已经做好思想准备,万一局里对这事有微词,他们也得硬扛到底。
某种程度上两位吴柴厂的掌舵人达成了共识,政策扶持固然重要,但以后的市场会面临难以预料的变化,吴柴厂如果自身不具备独立接单的能力,那等市场经济的浪潮汹涌地扑到中吴市,吴柴厂就会被拍死在沙滩上。
所以丰峻的出征,是一次秘而不宣的大胆尝试。
很幸运,他们第一次出征就成功了。
领导们从中看到吴柴厂新的增长点,而群众们则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八卦信息量。食堂里,所有吃饭的人都在传播这个劲爆消息。
“丰峻这小子牛逼啊,听说他挨了一刀,差点送了命才换来的订单。”
“至于嘛,拿命去换啊?野心介大,想做厂长啊?”
“不好这么讲的,听说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呀,也不要这么阴暗喽,就咬定人家是拿命换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