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日上朝自然是讨论起了一帮藩王的事儿,魏太忠是想也不想就把其余十一个藩王夸了一番,可独独贬低了一番镇西王刘天龙。
要说这朝堂之上啊,那真的是内外水火不容,有的时候再外臣真的就是内臣夸谁他们就反谁,内臣贬谁他们就保谁!
这都形成惯性了,虽然这褒贬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再朝堂之上一帮外臣引经据典的开始反驳内臣,总之就是把魏太忠认为好的十一个狠狠的贬低了一番。
把魏太忠认为不好的镇西王好好的夸了一番,虽然他们都没去看过这十二天王到底谁是谁,可这不影响这帮人怼人或者夸人。
朝堂之上的事儿,总是会传出去的,不管是怎么传出去的,可这话到底是传出去了,民间的那些个学子心里大多数是有一杆秤的,那秤呢就先天性的偏外臣。
简单的说那就是外臣说好的,那就是好的,外臣说不好的,那必然不好。
皇朝帝都呢又有那么几分天子脚下的尊贵,很多流派也是从这个地方流传出去的,所以这里的主流影响对四面八方的学子影响就很大。
一来而去穿到张步洲耳朵里的时候已经有过去约莫一月有余了,张步洲算是服气的,这十万两花的不亏,这一波儿反向操作实在是秀。
直接的效果就是,最近涌入镇西王郡的才子们是越来越多了。
欣欣向荣的一沓糊涂,另外刘天龙的亲兵营也算是构建完全了,全是白羊城的老人手,千人三班倒,二十四小时全天候的护卫。
这样的情况下琯琯总算是放心了,这才同意跟着张步洲继续溜达。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要是琯琯不走的话就会很尴尬,镇西王府算是正儿八经的翻修好了,那两个小妈也得接过来了,不走难道留着请安吗?
琯琯可做不到,虽然她爱她爹,可她并不爱那些个小妈啊。爱不爱的就抛开不说,一个个看上去和自己年龄实在差不多,怎么请安?太难了!
琯琯要走对于刘天龙和柳元武来说也是个松了一口气的事儿,毕竟还得再娶不少的小姐姐呢,不是吗?
……
此时的吴家,吴君素狠狠的摔了一个漂亮的瓷杯,地下跪着一个家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