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摇摇头,将心中粉红色念头,甩出脑外,思索未来的工作,要怎么开展。
她要帮助家乡人脱贫的目标,仍旧坚定。
毕竟,在农村基层,最多的还是辛辛苦苦、本分种田的人,像苏一维那种,想要偷奸耍滑的人,总是少数。
她想帮助那些老实本分的人。
接着,她想起去超市买东西的时候,看到大米、水果、蔬菜的售价,和她了解到的、农民卖出的价格,差别很大。
农民辛辛苦苦,最后最多混个温饱。而那些大老板们,却一个个坐拥豪车别墅、穿金戴银、山珍海味。
虽然,他们也付出了努力,只是最终利润的分配,是不是有点太不合理了?
就好像,大家一起做蛋糕。准确的说,是大老板看着打工人做蛋糕。
等到蛋糕做好了,整个蛋糕都是大老板们的,做蛋糕的打工人,只能分到一些蛋糕渣子,有些打工人,甚至连蛋糕渣子都分不到。
打工人获得的收入,真的的可以和他们付出的努力,划等号吗?
更可怕的是,即便这样,大老板们仍不满足。
当他们知道,打工人手中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之后,必然有一部分打工人,不在满足于做一个打工仔,或者想要辞掉工作,让后半生活的安逸一些。
这怎么可以?打工人休息了,老板们还怎么舒舒服服的赚大钱?还怎么奢侈糜烂?
不行,必须要控制打工人的收入和腰包,让时刻保持饥饿的状态。
于是,他们费尽心机、想法设法,巧立名目,比如:什么钻石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天价手表;名牌衣服、电子产品等等...
从思想上、消费观念上,给打工人洗脑,让他们互相攀比,比谁的车好、衣服好、手机好...让他们陷入高消费的陷阱。
为的就是,将打工人手里的余额榨干,让他们没有休息的资本,这样他们才会奋不顾身的工作,工作,工作。
让打工人走向996、007的正轨。
大老板们,成了资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