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冠礼在“家庙”之中进行,并且在正堂东边还需搭建设施,称为“东房”。古时行冠礼有所谓“阶”的讲究,有司(捧冠的人,也称执事)依次排开,正宾在为冠者“三加”时需要依次走下不同的“阶”。曾有实践者,在院落地面上划出房子及阶型,要掌握方位讲究,有司依次托盘捧冠站好就可以了。
冠礼的仪式非常隆重而繁琐:首先要挑选吉日,选定加冠的来宾并准备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后由父兄引领进太庙祭告天地、祖先。
冠礼进行时,由来宾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顶帽子。初加缁布冠,表明他已成人,有了成人所应有的一切责任和权利,可以管理人了;二加皮弁,表示从此要服兵役了;三加爵弁,表明从此有权参加祭祀了。
三次加冠之后,主人就要设酒宴礼宾。接着再拜见兄弟等家人,去拜见地方行政长官和乡里的前辈。
张俨张辽这对堂兄弟被摆弄了一天,终于才吉时已到,行加冠礼。
张俨和张鹏来到了张鹏面前,让张鹏为其加冠。
行加冠礼之后,就是最后一项了,要为二人取字。
古时男子成年后,就有名有字,但二者又有较为明确的分工和不同的使用场合。
《颜氏家训·风操》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古人命名用以自称,表示谦虚,命字是用来给朋友呼唤的,表示客气,名除自己、尊长称呼外,神圣不可侵犯,凡尊亲、君上、圣人之名都要讳言。字是由名孳乳而来,是用以表德的,不用讳言。对晚辈及地位卑贱的人只称名不称字。
其实两人没有字,也会感觉挺不方便的,比如说赵云下山时师父便为他取了字,而张氏兄弟一直没有字,刚开始认识时,赵云还不好称呼两人,只能一直张兄弟张兄弟的叫着。
其实对于张俨来说,取字是真的没有什么好期待的,因为张辽的字他前世就知道了,而他的字他差不多也猜到了。
毕竟古人取字方式数来数去就几种:
扣合式:名与字扣合严密,共同表示一个深刻内容。如屈原,其名平,字原,扣合为平原。
并列式:名与字是等同事物或同一属性的两个方面。如孟子,名轲,字子舆,轲与舆都同车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