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在大家的惦念中飞速而去,八月中旬,分数下来了。
公社联校长办公室,一群人围着成绩单:“哇,于小慧这么多!这个,能上北大不?”
“她肯定去清华呢,理科还是清华好!”
“王一重也不错,他大概是咱县文科第一吧。”
“肯定了,这分数,除了于小慧就数他了。”
上了分数线的,都去领了志愿表开始填。因为余乡知青点的人着手早,又有资料,成绩就明显好于其他大队的人,全公社够中专线的,有四十二个人,知青点就有十四个,尤其是小慧辅导的七个,一个够大专线,其余都够中专线,把这几个高兴的,都表示要请小慧吃饭。
“你们凑钱买点肉和面粉,一起包顿饺子庆祝庆祝,我可不想吃大烩菜。”小慧和他们开玩笑。
“行,好!”考上了,哪怕是个中专,也能脱离农村,毕业后就是干部,谁心里不高兴?下乡知青,有门路的会表现的,早都回城了,留下的人家里没有关系,平时也不会钻营,又没有能力表现自己,没有任何希望能回城,每日如行尸走肉一般混日子,没想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国家恢复高考,而自己又乘风飞扬,高中榜上,那种喜悦,怎么形容?
填好志愿表,知青点考上的人,一起去购物准备庆祝,这时候大家心里都明白,没有米粒给资料,没有于小慧辅导,自己怎么能考上?即便有人不是小慧直接辅导的,但他们跟着王一重学习,岂不也是间接受益于小慧?
狂欢持续了两天,知青办于主任来了:“你们读书也要生活费的,就算家里支持,那也不能就不干活了吧?最近,公社在动员社员们积绿肥,你们也动动手吧。”
“好的。”王一重答得很干脆。
“这样,余乡镇东头那里有个积肥坑,你们给填满,每人计二百分。”
“那分红——”
“只能等年底了,年中间没法估算一个劳动日多少钱的。”
大家都叹口气。
于主任看看大家:“你们通知书下来,就可以回家了,不用再在这里熬着,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