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达又与杨夫子闲聊起来,跟夫子讨论些诗词,发现自己九年义务三年冲刺所背的诗词在这个世界大部分都有,顿觉心痛不已,白背了。
更让周大感到奇怪的是,夫子说李白杜甫那些诗词大家,早在千百年前飞升了,留下许多传世佳作。
夫子也对周达很感兴趣,直呼周达是个读书奇才。
不,我只是多学了十多年而已...
周达与夫子告辞时,夫子将几本新书交给周达,周达好奇道:
“夫子,这些书是哪买的,最近的城镇在哪?”
“附近没有城镇,书本是老潘制作印刷的,你刚来不知道,咱们村都是自给自足,各有分工,像老夫负责教书育妖,救死扶伤;桑家娘子负责织布缝衣;牛家负责耕田种稻;袁家负责种果树等等,村民要是缺了啥,哪家有,就上哪家换。”
“那这里不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嘛!”周达惊叹道。
“孺子可教也,《桃花源记》都你读过。”杨夫子赞道。
“阿娘有教过我,嘿嘿。”周达昧着良心骗夫子,又问道:
“既然是哪家有,就上哪家换,那我可以去找潘叔要纸张吧?”
“当然可以,不过你有什么可拿去交换的?”
“自然是有的,我拿了您的药,也应当拿东西与您交换,您把婶娘她们叫进来,再给我拿纸张跟墨来。”周达得意道。
“哦?”
小半个时辰后,杨夫子小院里传出阵阵赞叹声:
“好,好啊!这画作神了!孺子可教也......”
......
周达按照杨夫子的指示,来到了桑树林边的竹林里,竹林中有个小作坊,周达找到了正在小作坊中忙碌的老潘,一个熊猫头人身的熊猫妖。
第一次见到老潘,周达有被惊喜到,内心直呼:终于见到熊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