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不想回去了。
起义这件事很辛苦,黄巢受不了了,他想被招安。
于是在兵围广州后黄巢给朝廷上书,请封自己为天平节度使。
意思是让朝廷给他发个证书,自己进了广州城后就在广东做土皇帝,不回去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分析出黄巢这个人的一个特点:野心很大,但无恒心,容易被外界环境所左右。这一特点在以后的起义过程中还会进一步被证实。
唐僖宗李儇接到黄巢的上书后反应很干脆:不准!
开玩笑,如果给你一个造反的盐贩子封个节度使,那不是变相鼓励百姓们造反吗,谁想当官都起来造反一把,那我这个皇帝还怎么当。
不过李儇也想息事宁人,考虑到安抚黄巢的情绪,他给了黄巢一个名叫太子率府的四品官,官职也不算低了,但是没实权,这就和玉皇大帝对付孙大圣的策略一样:你别闹,有官做的!
黄巢也是读过书的人,朝廷的这些小心思怎么瞒得过他,更让他气愤的是原来自己在朝廷的眼中一直是个跳梁小丑,根本上不得台面,自己还是被人看轻了啊。
科举考了那么多次你都不给我及格,现在我闹起义也有几年了你还是看不起我,好吧,那就用拳头说话吧。
黄巢愤怒之下急攻广州,克之。
李儇得到广州陷落的消息后还是蛮震惊的,马上调兵遣将在湖南、湖北驻防,想把黄巢封死在岭南。
唐朝时候的广东和现在比完全是两码事,那时候的全国等降水线普遍靠北,广东是烟瘴之地,气温酷热,黄巢带去的兵大都是北方人,很多水土不服,患上瘴疫死掉了。
由于非战斗减员太严重,手下众将又都“劝请北归,以图大利”,公元879年年底,黄巢最终决定北伐,他在政治上提出了“禁止刺史殖财产,县令犯赃者族”的具体措施。
翻译过来就是说当官的不能聚敛财产,如果犯赃的话要被灭族。这样的一些政策不管施行了没有(时间太短,估计是没有施行的),但肯定汇聚了民心,当然这对黄巢来说也就已经足够了。
草军编了很多木筏,从桂州沿湘江而下,进逼江陵。
在北伐的路途上,主要有三个对手在等着黄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