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闶递给他一根烟,自己也点上抽了一口:“贫道使用的叫做‘水笔’,我教一位祖师所制,笔锋坚硬,笔腹吸入特制的墨水,可保证数千字不干。这书写的方式,的确与一些色目人相同,但他们是因为拼音文字只能横向书写,我教则是为相同面积计入更多字数,以及阅读舒适性和对眼睛的保护。”
好吧,又是某位祖师,郭资就剩下暗自叹气了。他真想问詹闶一句,能不能别再提起那些祖师,说说你自己有哪些本事行吗?
只是詹闶并没有看懂他的眼神,指指桌上四本手工线装的A4册子:“贫道另有要事,暂时不便前往京城,这些就麻烦方伯代为转交了。”
另有要事,什么事能比这个还重要?这历法一旦被采用,草原情报一旦被重视,这是多大的功劳啊?
郭资有些不明白,于是展开不懂就问环节:“道长之前说,要在大明传教,想必是要留在大明了。既然留在大明,又要在大明传教,这面见陛下的机会,对道长的传教之举可是大有裨益的,道长为何要避开呢?”
总不能说自己其实不想见老朱,詹闶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理由:“贫道自钦察汗国西南沿海横穿草原而来,这一路上搜集了不少各国作物的种子和幼苗,还有我教历代祖师自数万里之外搜集的各种高产作物,等到了北平后,贫道准备第一时间尝试对这些作物进行培育。一旦这些作物能够培育成功,并推及天下,对大明百姓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事。我教传播的是万物之道,也要用万物进行传播,而不是依靠皇帝陛下的权威,那不公平,也不纯粹。”
郭资这才知道,詹闶带来的不只是算法、历法、情报,还有民之所需。常言说“天下兴亡,百姓皆苦”,打不打胜仗,能不能准确推断月食,这些都没有让百姓吃饱穿暖来得重要。
放弃和皇帝见面的机会,只为了专研让百姓吃饱肚子的东西,甚至认为依靠皇权扩大影响力为耻辱。
如果说之前对詹闶只有羡慕、佩服这些情绪,现在则多了几分“敬”在里边,这种人才是真正于国于民有大用处的。
郭资自信没那个魄力和决心,却不影响他对詹闶表达敬佩之情。从位子上站起身来,朝詹闶深深鞠了一躬:“道长胸襟如海,资不如也!”
“方伯谬赞了”,詹闶赶紧把郭资扶住:“贫道也很想一睹皇帝陛下真容,可时间不允许贫道有任何耽误。根据我教近几代祖师推算,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是包括大明在内的世间万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叫做‘小冰河期’的时代。这里边的道理一时半刻讲不清楚,总之就是气温会大幅下降,粮食大量减产,各种灾害和疫情将频繁发生,最终将导致人口锐减,甚至由此引发社会剧烈动荡。”
小冰河期是什么,郭资不明白,他只知道一旦真的那样了,后果会有多可怕。身为朝廷高官的他也很清楚,大明有多少百姓还处于吃不饱的困境,粮食再减产的话,怕就要出大问题了。
然而还有更可怕的,詹闶接下来的话才让他肝胆欲裂:“这个小冰河期很可能会持续三百年或者更久,为了能让作物最大限度抵御严寒气候,就要选在相对更寒冷的地区培育。贫道必须在最坏的情况到来之前,努力做到保证至少大明的汉人王朝受到影响最小,并且有能力在别国受到最大影响的时候将其吞灭。贫道之所以提前五年时间冒险穿越草原归来,这也是很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