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法师,辛苦了。”
陆军绷着脸,严肃的说道。
这大概就是他能表现的最明显的身为家长的态度了吧?
随缘摇了摇头,将陆济交给陆军,又说了几句话,寻了个座位坐下。
人陆陆续续地到齐了,在宏德方丈跟张老天师坐到上面后,张明义宣布会议正式开始。
没有大段的领导讲话,也没有空洞的口号,张明义上来第二句话就开始问起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对他们来说,将背诵与理解分开,有些勉强。不明其意,光靠死记硬背,效果并不好。”
开口的是一位与随缘有过数面之缘的同修,随缘记得浴佛节时曾在祖庭讲经堂见过面。
这人是带二年级的。
宗教学院成立已经是第二个年头,最早一批学生,如今正好是二年级。
这位同修刚坐下,另一位也站了起来。
“想要模式化批量生产修行之人,这个想法是好的,但修行一事,延续了数千年,一直没能做到大批量产出,是有其原因的。”
这是一位柳家的人。
“这种模式下去,究竟能不能成目前还不清楚,但就现在的情况而言,十分困难。”
“每个人对各家的核心理解不同,修行结果也有所不同。”
“我们不比国外,国内各派修行,首重心境,心境并不是这样就可以培养起来的。”
“我的班上就有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也有人始终徘徊在门外,始终不得其法。越往后,这种分化将越发严重。所以,我个人认为,不应该一上来就将课程安排固定死,应该灵活一点儿,对进步大的学生提供更深层的课程,对始终无法入门的学生也应仔细考量,如果确实没有这个资质,或是希望渺茫的,只能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