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温蕙离开了济南府, 到了兖州府城外,在野地里捡了个孩子。
行路在外,田间地头里, 偶尔便能看见幼童的尸体。
因小孩子实在很容易夭折,许多人家都是等孩子五岁之后才给起大名, 五岁之前都是起个贱名先唤着,因五岁之内的孩子夭折率是最高的。
若是郎中说一声“不成了”,通常就会放弃了。因幼童不同于成人, 成人但凡还有一点意识, 还晓得喝药挣扎, 幼童灌药是也很灌进去的, 还花许多银钱。于贫苦之家来说, 便不值当。
又不想孩子死在家里晦气, 便趁着还有气, 扔到外面。
温蕙路上遇到过几次尸体了,也不惊讶。因这种事,她小时候在军堡里就见得多了。越是贫穷的地方,越这样。
只这次遇到的孩子还没断气,温蕙就把这孩子抱起来了。
旁人劝:“这位夫人, 还是算了吧。这个看着是活不了了。”
温蕙从离开济南府,心情一直没好起来。捡到这么个小东西, 虽知道活的可能不大, 但还是不想放弃。
她道:“试试看呢,说不定呢。”
她带着这孩子进了兖州府,找了个郎中。
郎中看了一眼, 道:“不成了, 别浪费银钱了。”
但温蕙很明白一件事——许多人家放弃给幼童治疗, 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花大钱治这个,万一死了,不划算,不若再生一个,还比较省钱。
她道:“尽管治,别担心银钱。”
这孩子身上穿的是粗布衣裳,温蕙却穿的是缂丝。
郎中一看就明白:“这孩子捡的吧?”
温蕙点头:“就在城外。”
郎中看温蕙的确像是不缺钱的人,既然如此,就放手治吧。熬了汤药,和药堂的伙计一起用筷子撑开孩子的嘴巴,一点点灌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