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万八千余人已经是各州府里的取得举人头衔的佼佼者了,由此可以看出,大周百姓对于科举的狂热。
科举,确实是无数百姓逆天改命的唯一途径。
而此刻,长郸城的举子们都在讨论一件事情:这一届科举考试的主考官会是谁?
历届科举,主考官的人选都非常重要。
因为主考官不仅负责科举考试的全部事宜,连试题都需要由其把关。不同的主考官,考试的题目自然也很不一样。
三年前,主考官乃是昭文馆、史馆馆长、参知政事,副相潘文岳。
潘文岳擅长经义,故而那年的帖经、默义,都比较困难和偏门,一些熟读潘文岳策论文章的士子们容易取得好成绩。
六年前,主考官乃是现在的文相萧敬业,萧敬业是个实干派,故而策论的题目非常契合当年大周的发展态势,留意到这一点儿的士子便更容易取得好的名次。
故而,主考官的人选,几乎可以决定很多人的命运。
此刻,在一家茶馆之中,一群参加科举的士子们围在一起,正在热火朝天地议论着。
“今年的主考官无非只有五名人选,文相萧相爷、集贤院院长刘朝同大人,财相孔墨山、礼部尚书蔡攸大人,御史大夫上官不悦。”
历年历届,主考官至少也是三品以上,且必须是往年的进士,在潘文岳前往蜀州上任后,也就只有这五人有资格了。
孔墨山和上官不悦虽然不是中书省官员,但二人也是进士出身,完全有可能成为新一任的主考官。
“我觉得,文相的可能性最大,此乃是陛下登基来的第一次科举取士,他定然甚是重视,而选择文相乃是最稳重的。”一个年约三十,身形肥胖的男人说道。
“非也非也,陛下厉精图治,意欲变法改革,定然要挑选一些与众不同的士子,我认为御史大夫上官不悦乃是最佳人选,其虽然在朝廷不受群臣喜欢,但却颇得民心,另外不要忘了,他可是被陛下一手提拔上来的。”又一名士子晃着脑袋说道。
“刘兄此言差矣,如今我大周看似国泰民安,一片繁荣,实则我们还是缺钱,元日大典那场军事演练,为何我们能如此强大,那乃是用银子砸出来的,国欲强,必先富,我觉得陛下定然会选择财相大人作为主考官!”
“论学术水平,刘朝同大人才是我大周的文坛领袖,礼部尚书蔡攸蔡大人也颇为了解我大周科举试题,我认为此二人最有可能成为主考官。
……
几乎在长郸城的每个地方,都有这样的讨论内容。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