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马上就有人问价了。
王氏的豆腐切的块儿不算小,却只卖一文钱一块儿。
一见一块儿豆腐只要一文钱,许多人立马就掏钱买了一块儿,打算回去尝尝鲜。
一板豆腐,能切出来三十块儿。
王氏没敢带太多,头一趟来摆摊,只挑了四板豆腐。
她寅时正出门,寅末卯初就摆上了摊子,到了卯时末,除去煮在砂锅里用的,以及孝敬给净街差役的几块儿,四板豆腐,全都顺顺溜溜地卖完了,一块儿都不剩。
看着荷包里的一百一十文钱,王氏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虽然这钱,回头得一文不剩地全都交到公中去……她却依然觉得心情激荡。
同样受到了冲击的,是走街串巷,往十里八村去卖豆腐的李希义。
李希义挑着豆腐担子,一边担着豆腐,一边担着箩筐。
因为是卖到村里,有些人家可能连一文钱都不舍得,所以李家人定下的价钱是:
豆腐一文钱一块儿,但也可以用一斤黄豆或者一斤粮食来换。
粮食不拘是高粱米、糜子米、还是大米、小米。
若是带壳的,两斤换一块儿豆腐,若是不带壳的,一斤就可以换一块儿豆腐。
倘若是精白米或者江米,甚至可以用一斤粮食,换两块儿豆腐。
李希义走了三四个村子,把他挑着的一担四板儿豆腐,都连卖带换,消耗了个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