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自从李世民夺了李承乾在东宫创立的平章院之后,平常处理朝政的模式。
现在尚书省不但没有尚书令,连左右仆射都没了,只有左右尚书丞自然没有办法承担起宰相的重任。
而门下省侍中张成行根本没有能力阻止李世民的任何旨意下发,所以门下审核旨意也就成一个文案的把关。
但是李世民也没有把权力都集中在平章院里,毕竟诸遂良等大学士还是李承乾的人。
所以李世民在处理公务时一定要把中书省的官员找来,遇上重大的事情还把其他几个参政知事,平章事甚至六部尚书都找来一起商量。
这样做看似权力都集中在李世民一个人手中,但是处一件朝政往往比以前集中了更多人的智慧,毕竟李世民不是宰相,宰相会认为自己凭才学当上宰相处理国事是理所应当的,下面的小官凭什么指手画脚?
但是李世民做为君主他必须要听下面的大臣的意见,而且他听的相对还更全面一些。
李世民手里拿着李承乾的奏疏心里很是不屑,暗道:北地蛮夷有什么好治理的,只要大唐军威够强,还怕他们反了天不成,居然要派文臣去治理那种蛮荒之地。
当然这样的话他不能说,所以他直接把李承乾的奏疏转给杨师道。
杨师道看完以后在心里叹一口气,暗道果然是秦始皇转世,居然想把北地都变成州县。
杨师道这样想就默默地把奏疏转给马周。
马周看完以后心里便开始盘算李承乾这样做法的利弊,最后得出结果是夷人禽兽之心如何能治?
李承乾的奏疏被几个中书舍人看了一圈又传回到李世民桌上,李世民看着内侍把奏疏放好,便淡淡地问道:“诸卿以为承乾所奏之事可行否?”
其实他心里知道,肯定会有大臣站出来反对。
果不其然,几个人对视一眼高季辅就站出来了,慷慨激昂地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此议不妥,向来都是华夏治华夏,夷狄治夷狄,且夷狄者人面兽心,如何可以以礼治之……”
高季辅虽然只是就事论不敢过于批评李承乾,但也让李世民听心里暗爽不已,面上却装出一副维护李承乾的样子,沉吟道:“承乾所奏虽然过于荒诞,但到底是一心为国,都是因为年轻气盛经验不足所至,让朕再想想吧!”
说罢还有意无意地看一眼柳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