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这份太子念完,大殿里近千时君臣虽然都有不同的看法,却半天没有人吭声,这是因为前段时间因大雪和张亮的原因,导致整个长安城缺粮险些酿成大『乱』,才刚刚过去。
而且到现在长安城吃的粮食也还是有从洛阳运来的,李世民和很多官员都为此提着心呢?
为了不让洛阳出事,李世民已经连续派出三批御史去巡路了。
谷贱伤农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提高粮价却万万不能的。
这就是一对矛盾的关系,到了科技和经济政策不断的推陈出新的现代也没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以自由市场经济着称的美国,它的农业也是靠国家补贴生存,并不是让农业靠市场竞争生存。
李承乾没有提前跟李世民打招乎,就是怕大唐君臣接受不了他的先进思想,想要生米做成熟饭先把这政策宣布出去,再让李世民他们头痛去。
可是李承乾看着满殿大臣的脸『色』和看他眼神,觉得谕令宣布出去也不能算是熟饭。
大殿安静了有半刻钟,高仕廉才步履沉重地走出来道:“太子能知道农为国家根本实属不易,只是这谕令下的却是有些急躁。依臣看还是从长计议为好。”
满殿大臣听着这话都觉得高仕说得太客气了,但是他们又说不出什么驳斥李承乾的话,连出来都不敢出来。
李承乾闻言却是不高兴了,以大唐现在情况他也只能这样做,难道不收农民的赋税了,再给点良种补贴?
都不可能?
“高仆『射』,什么叫太急躁了?”李承乾冷冷地道。
高仕廉已经七十岁了,又是长孙皇后的舅舅,平时李世民对他都优容有加,现在被李承乾这个孙子辈的如此质问,也有些恼火,便直言道:“太子殿下的谕令虽是好意,但却不易办理,还有提高粮价之说更是祸国殃民之政!”
“祸国殃民之政?”李承乾的声音一下子提高了八度。
“祸国殃民之政!”高仕廉寸步不让,他本来因为李承乾是晚辈,还想给李承乾留些颜面,但是看见李承乾态度,也就没这个心了!
“士农工商四民,农民是人数最多,朝廷让利给他们怎么就成了祸国殃民之政?”李承乾其实在写这份谕令的时候是准备好好的恨大臣们辩论,但是一听见他们不懂装懂还要危言耸听,火就不打一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