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赵大哥的身份也已经安排好了,灵隐寺的一个云游僧人,只希望赵大哥莫怪!王安留。”
“……”赵诵。
灵隐寺的僧人,赵诵对这个身份很是感冒,不过他想不通文文弱弱的王安是怎么弄的,难道是卖房之后通融人家的么?
不过想到自己好歹也有个身份,暂时当个僧人也无妨,日后一定要去灵隐寺还俗。
但此时赵诵没想这些,他只是好奇这王安发了什么疯,更不清楚此刻王安已在了投军大营内。
如果知道了他一定要去阻止,可惜王安并没有告知赵诵这一切,平白无故就丢下一封信消失了。
这下子赵诵想去追都不可能了,而赵诵要出外地,必须要官府发放的凭由,不过眼下他一个僧人身份,官方给僧人的则是度牒。
虽说此时南方尚且稳定,战乱很少波及,但赵诵觉得还是待在临安城内比较安全一点。
紧接着,赵诵又按王安信中所说,来到了他的房间,房间靠墙处有一柜子。
赵诵费力移开柜子,蹲在地上,用钎子起开一块砖头,起开后只见地下埋了一口陈年老坛子,那老坛已落了不少灰尘。
解开坛口封泥,却见坛内堆满了铜钱,那些铜钱都用绳子串着,整整齐齐地码放着。
一串就是一贯钱。
赵诵数了数大概有十贯!
赵诵知道南宋以后,物价步步升高,粮价到宋理宗的时候竟然达到了宋朝初年的170倍!而绢价、金价和银价也分别翻了四倍、五倍和四倍多。
从铜钱铸造量来看,北宋的铸钱量不断增长,而南宋的铸钱业在走下坡路。
宋理宗嘉熙年间的米价,以为会子标示的价格,楮币(会子)和铜钱的比价1贯(1000文)会子=150文铜钱来计算,铜钱表示的米价应该为510文,与宋宁宗时期差不多。
南宋理宗时期,楮币(纸币)严重贬值,以会子、铜钱标示的物价严重偏离。
而且南宋政府投入市场的是会子,而取之于民时却要求铜钱。
赵诵没想到王安会给他钱,赵诵有些不安。
萍水相逢,王安居然如此对待一个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