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往往是会随着阅历而被磨灭的东西。
姚三郎参加的学海比赛并不多,大抵也就于此有关--自小被接到大儒身边,得到了当世第一流的教育,却也自小见到了许多朝堂斗争,更让他的身份在姚家变得颇为尴尬、特殊。
不过,他在学海,也是留了两篇还算不错的文章的。
amp;
姚三郎迅速在脑海中组织了语言。
现在显然并不适合引发论战,但姚三郎很清楚,以学院派儒修们的表现,一不小心引发个论战导致局势崩盘的可能性不是没有。即使不说之前痛骂他导致的恶性循环--如果不是又来了几十个人,先来的这些人,剑修们只怕很快就不得不抛下义愤填膺的儒修们跑路了--只说历史上的一些记载,姚三郎觉得,论战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姚三郎?”姚三郎忽然卡壳,连杨慕遥也忍不住催促起来。
姚三郎深吸一口气,扬声道,“书山学海印有难,这点有目共睹,不用多说!山海殿若毁于文比第三战,天南道必乱!我等参与者,也当‘名垂青史’!诸位,我等都曾问道书山,书山有印,竞渡学海,学海留名。定然不缺护民报国之言!如今可愿就此以让学海印引动过往留下的印记,解决今日困局?”
书山学海印的困局,并不是这些怪虫。
所有人都看见了,这些怪虫根本就不敢去挑衅隐约散发出剑心威势的梅照空,对书山学海印的攻击也完全无法伤害拿到屏障。
就是姚三郎不肯开屏障,都主要是要小心梅照空。
书山印构建演化的时间瞬间崩塌,只留下了一个有些破破烂烂的山海殿,那危机就算是目前看不见,也是很明显的。绝不可能说,杀死了这里的怪虫,就能结束。
这些事情,哪怕是裴曜遇见的那一批人中的儒修,也已经想得清楚明白了。
但是,如果说让他们来化解?
一干儒修有些懵逼。
但还没等他们多想,姚三郎缓了一口气,已经捧着学海印继续说了下去,“让学海印来抽取力量,我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也许会文力耗尽,也许会损伤根基!不过我意已决,十息之后,会示意学海印开始。若有意赞同的,请做响应!”
姚三郎也想清楚了。
在主殿的儒修,加起来不超过三十个。再让人考虑“作品是否优秀”、“是否有附和儒门四训之言”这一类的内容毫无意义。那是最容易引发论战和不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