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王上给了他们最后一个机会,重整旗鼓,没有旗号,没有编制。新来的军将,也是一个不熟悉的人,叫耿临。
听说是耿氏一名老者,文治武功,皆可。
第三军残部,虽然经历了最黑暗的时段,可他们依旧自傲。因为,他们在甘泉宫,挡住了十几万胡骑的强烈进攻。
左右无援,硬生生凭借着血肉之躯,拦住了波涛汹涌般的敌军攻势。
耿临显然是一位老将,在军中旬月,几乎不过问军中事宜,悉数交给了临时提拔的副将赵衢。
第三军上下感觉似乎没有这个人一般,依旧过着随遇而安的军营生活。除了正常补给,他们几乎没有任何事情可做。
只剩下操训,剩下无奈,剩下无主!
王上没有第一时间撤销第三军的编制,反而新任命了一名军将。有人猜测,也许第三军不会遭到最惨的结果。当然,也有人猜测,这可能只是王上为了拉拢耿氏,而做出的选择。
因为,当时的政治背景下,关中大姓,汉室几朝外戚,名将辈出的耿氏,无疑一个非常大的筹码。
这其中,就包括了赵衢。
自上而下,都散发着一股丧气!
只是后来,莫说赵衢,连高诚都没有想到。
耿临,为第三军保留了他们的编制番号,他们这些残部还是大周野战步兵军第三军的将士。
随着兵卒的补充,第三军焕发出新生的气息。
即便那些新兵是士族私兵,可仍旧被那些经历过生死,经历过人生谷底的老卒,训得老老实实!
可惜,第三军新生后的第一战,并没有获得什么战功。
作为新任军将的赵衢,也没办法改变上面的主意,只能听之任之。而现在,赶上征蜀一战,若是再不立功,第三军上下将士,真的对不起耿军将的再造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