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想象,大周刚刚安稳了不过两载,各级郡县吏员就已经开始腐烂了。其中,还包括一些出身太学院、上林学宫的仕子。
等走出调查司后,三人回到车驾,在其内,不禁开始讨论起如何来处理眼前的事。
“大范围严查,不可行。国朝征伐巴蜀在即,必须维持朝野稳定。”
段煨暗叹一声,考虑到正在准备中的伐蜀之役,坚定言道。
蔡邕附和着点点头,言道:“段兄放心,老夫并非不识大体之人。此次只能先杀鸡儆猴了,待到拿下巴蜀后,再究其前事不迟。”
坐在车内,三人也不禁沉默了片刻。
“自古以来,贪腐之风,素为国疾,侵蚀社稷之本,坏江山永固。邕无大智,教书育人尚可,二位可有高见,一解永患?”
随着车驾的摇晃,蔡邕身子左右微微摆动下,口中也问向贾诩和段煨。
段煨摇着头,言道:“大汉一朝,为官为吏者,皆是世家豪族,姻联错杂,互为遮蔽。庙堂之上,三公九卿亦有其私,难避凡俗。郡县之间,游侠纵横,大贾行走,官民勾结,或为图财,或为牟利。蔡公想要一绝永患,除非先把国朝的商贾梳理一通。而后,还有庙堂之上,却又难如登天!”
“那段公的意思是,此患不能除了?”
蔡邕不由心中暗自感慨一声,面对整个社稷盘纵错杂的关系网。莫说自己,便是王上也会有些力不从心吧!
“王上,似乎也没有对那些贪腐之人,也甚是纵容。以王上的性子来看,不当如此。毕竟,军法之严,科举舞弊的处罚,令人望而生畏。可偏偏,却纵容了贪腐之风,甚是奇怪!”
段煨的神态,比起蔡邕要轻松不少。
大周军政分家,他一个中尉,不用去考虑蔡邕在考虑的问题。即便是军中贪腐,那也是有军法司的庞恭去处理。
贾诩在一旁听了一会,向蔡邕言道:“蔡公,依诩之见,此事蔡邕最好还是见一见王上。王上深谋远虑,必有独特之见解。”
闻言,蔡邕冲着贾诩点了下头,没有说话。
贾诩虽然年岁比自己年轻,但论起揣摩人心、上意,十个自己也不是对手。看来,得抽个时间见见王上了。顺便,这御史大夫的要权,也该放放了。
......
三日后,纠风署彻查在京官吏,去职、贬职、罚俸者,足有百余人。这些人,涉及了大大小小十几个官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