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辟雍、明堂、圜坛……
南郊之制,当有者皆有。
不过大周的北郊却是未立,实际上立南郊已经有违礼制了。
于是,且立南郊,待称帝进尊后,再祀北郊。
告祭很快便结束了,毕竟也就是献捷太社而已,又不是什么极其重大的事情。真正的大头在后面的献俘阙下,那才是要刊载史册的盛事。
王、世子、公卿百官,随即至霸门门楼,端视左右。
第一军及第七军近两万将士,列阵霸门主道两侧,旌旗嚯嚯。其后百姓云从,皆欢欣鼓舞,喜不胜收。
霸门正东,两千征衣未换的第一骑兵军将士,押解着一万八千余名俘虏缓缓而至。
行至霸门门外,百官、诸将校、士卒万民恭请王尊。
高诚携世子自门口转出身形,身后亲卫持天子旌旗,端斧钺节杖,威风凛凛。
“臣等拜见大王,大王万年!”
“吾等拜见大王,大王万年!”
山呼声遍传四方,数之不尽的人纷纷簇拥躬身见礼。甚至,还有不少百姓,行跪之大礼。
连那些降俘都没能逃脱,纷纷在周军的强硬之下,跪下请礼。
高诚落座后,谒者公读露布,宣传大周国威。
话语一落,门楼下亦是欢声附和。很多人都没听懂谒者说的啥,但他们听懂了国朝大胜,胡夷退却千里。总之,高高兴兴的附和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