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日,高诚正在跟钟繇商谈一件要事,那就是以工代赈之后,该怎么办!
以工代赈,为的是救助灾民,同时重建关中,还能将青壮力集中起来,免得生乱。但,早晚有一日,以工代赈将会结束。
这个日子,也不会太远,最多到明岁四月份。到时候,大量失业青壮,在春种之后,闲暇下来,肯定想要继续这些工作。毕竟,官府给的工钱很高。
种地的收成,已经赶不上干上半年的工钱了。
要不是法令约束不得荒地,要不是为了积下口粮,相信很多人都愿意继续为官府做工。
有人做工是好事,可如此之高数目的青壮,官府承受不起啊,没钱!
可是不让他们做,必然会打击关中青壮的进取心,以及普通百姓获的额外收入的通道也将彻底关闭。
这对于刚刚发行通宝钱,继续市场活力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关中,很是不利。百姓手里没多少钱,消费程度自然不高,市场的活力也会大大下降。
钱庄,也就没了发展下去的必要了。
这也是汉代自从有了兑换钱币这一官府渠道后,却没有更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因为,市场经济活力不足。
柜坊一同钱庄,最早出现在唐代。盛世之下,百姓手中有余钱了,自然就让市场活力充沛。简单的坊员等已经不足以调衡一城一邑的市场,只能建立更高一级的政府机构。
之后没了,到宋朝才又兴起。直到明朝,才改了个名,叫钱庄,一直存在到银行的出现。前面几辈子都没有明清这一辈子活的久,可见钱庄的生存空间是什么状况了。
不达到那足以刊载青史的盛世,百姓手里就没啥余钱,所谓的市场,全都是在商贾、世家的支持下,才存在下去。
所以,百姓手里得有钱。不然,自己这周国以后就没钱过日子。光靠那田税啊啥的,关中根本拼不过荆扬冀徐。
嗯,拿下西域或许才会能够与其比肩。但这些,还是不足以让自己迅速统一,而且加快乱世过后的全国恢复工程。
真要是一统天下了,等二十年恢复华夏元气,自己都老成啥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