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陶谦,久治其地,仁厚爱民,深得民心。其麾下更有丹阳精兵,又兼钱粮充裕,袁术没有任何机会。
北面豫兖二州,并无强敌,但濒临袁绍的冀州所在。袁绍肯定已经将此二州视为己有,袁术若伐之,必然率先导致袁氏内战。
所以,攻打关中,就成了上上之选。一来,高子明此时已经背上逆臣的名头,伐之师出有名。二来,高子明正值虚弱,袁术大可自武关、函谷关分兵而进,关中根本挡不住。
三来,关中乃龙起之地,占据关中后。只有袁术投入大量资源,来重新恢复关中。即便是两淮失守,亦可仗关中,而定天下。最多,就是学习董卓嘛,尽迁其民,以充此地。
如今,袁术下一步的动作,将决定其是否为英主了!
“琰儿,汝且先下去吧。这天下战事,还是莫要关心了。”
听着父亲的话,蔡琰有些不解,想问却又不敢,也只好屈身退下,只留下蔡邕一人,静坐客室。
“唉~高子明,不知天命是否在汝啊!”
一声哀叹……
高诚才刚回到候府没一会,就又开始忙了起来了。
姜叙、杨阜、唐瑛,三人老老实实的坐在下面,等待着上座高诚的问话。
“瑛儿,回到长安,感觉何如?”
高诚正看着管家送来的一份简牍,颔首问道。
唐瑛急忙回话:“回义父,孩儿近日多与昭姬阿姊学习琴艺,甚是欣喜。不过,唯独想念阿翁!”
高诚抬起头,看了唐瑛一眼,轻叹一声,言道:“瑛儿,此事为父亦是无法。唐兄远在会稽,相隔甚远。如今,天下战乱不休,远行不宜。”
“孩儿知晓,多谢义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