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安西将军如此大胜,解吾大汉之忧,不可不嘉啊!”
杨赐不知抱着什么心思,转头谈论起对于高诚的封赏起来。
刘宏眉头一皱,有些迟疑。高子明,两面之刃,或可伤敌,亦或伤己。
这次大胜突如其来,自己脑海中完全没有头绪。封,就只能加镇西将军权,兼其开府之宜,西北边地尽归其握。
不封,又如何向天下将士交代?
如此大胜,主帅无一封赏,其余三处平叛大军,还能全力以赴的去平叛?
不过,老太傅既然提起此事,想必心中定有计较。
“杨爱卿有何建言,还请教朕!”
“陛下,安西将军年岁尚虽轻,然文韬武略皆非常人比拟。假以时日,必为吾大汉之梁栋,陛下之持仗。”
“高子明岀于凉州,长于边郡,深受其父教诲,忠于国事君上。陛下不若加其镇西之位,万户之侯,再嘉其高堂,怀以厚恩,感于高门,必成佳话!”
杨赐话语说完,刘宏不由陷入深思,莫非老太傅认为高子明足以为信?还是说,又是一场捧杀之局?
“爱卿所言甚是,朕稍后熟虑,必不负忠臣国士。”
“陛下英明!”
久沉宦海的杨赐,心中明了刘宏所念,却也不再多言其他。自己已经老了,指不定哪天就走了,这天下事,也只能维持到此了。
高子明西线大捷,顿时让崇德殿内的争讨不下消弭不见。
诸臣退罢,刘宏又寻来熟知兵事的蹇硕,商量如何调动高诚麾下各部兵马。
于此同时,绣衣使者也加急送来一封密报。
“且看看吧,如何?”
刘宏将密报,递给蹇硕,紧接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