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明,汝可否想过,一旦形势有变,尔便成了千古罪人!”
“不,不会有变,此策未必不能行!”旁边的郭嘉当即站了出来,惊讶过后的苦思,让自己想到了此策的可行之处。
“首先,西北羌胡以及西域诸胡,已经与吾大汉势不两立,战争不可避免。而北方鲜卑已经陷入内乱,骞曼与魁头争国,必然无力顾暇。”
“南匈奴修养生息时日虽久,但其皆在护匈奴中郎将掌控之下。纵是有所反复,亦是在并州之地。大汉精兵朝发夕至,不足为虑。”
“乌桓地处苦寒,幽州又有吾大汉精骑,还有护乌桓校尉。其纵然侵掠,也只能陷于幽州之地,威胁不了中原腹地。”
“行此策,诸多胡夷皆不足为虑。反倒是此策一开,凉州、关中、并州豪杰,定然欣然而入君侯幕府。西北边地百姓,也定然持刀杀胡,响应君侯。”
“骤时,只需些许帛财、官职虚位,便可齐聚西北士民之心。民心一定,羌胡便大势已去,凉州羌乱,最多一年时间,可破其主力。两年,剿灭残余。三年,安定边地!”
“吾等只要迅速击破羌逆主力,其余北方夷狄见之,定然胆怯,不敢生乱!”
高诚点了点头,郭嘉的回答可以说正是自己心中所想。北方最强大的异族鲜卑,陷入内乱,其余的也就羌逆还算的上一回事。
行此策,真的可行。
一旦成功,自己定然得凉州、关中民心。
当然,万事皆有不测之险。
真要是失败了,或者其余异族联合南侵,定然也是一场灾难。
不过,这也仅仅是提前而已。
甚至可以说,这个时候出现五胡乱花,未必是件坏事。
要知道,大汉帝国现在民心未散,那些胡人真要打到中原。全天下汉家儿郎会告诉他们,什么叫做一汉当五胡。
“元固兄,不必担忧!此策纵是有了差池,那些胡夷也入不了中原。”高诚口气坚决,目视前方,继续说道:“吾大汉儿郎,豪气存胸。胡人,不过跳梁小丑罢了!”
曹孟德、刘玄德、孙仲谋、袁本初、袁公路、孙文台、孙伯符、吕奉先、关云长、张翼德、赵子龙、公孙伯圭、董仲颖、马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