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陈旭会进入训练伊娃的游戏模型,查看游戏进度,并查看游戏日志。
看看伊娃这个超越人类文明的人工智能在他的游戏模型里,能玩出来什么花样。
前期游戏模型的很多bug都被伊娃触发了,陈旭就给伊娃添加了修复模型bug的权限。
伊娃就可以一边在游戏里做任务,一边修复游戏代码。
和伊娃相比,代表吴良的人工智能则显得有些笨拙,好在陈旭给他加载了学习算法,在和伊娃相处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充实他的数据库和完善代码。
陈旭有时候会觉得人工智能‘吴良’,一言一行神似现实中的吴良。
而这种相似并不是陈旭的错觉,是有科学依据的。
人工智能吴良的源代码就是挖掘吴良记忆的量子机器的数据。
而在源代码上,还抽象出来了一个演化基线。
演化基线确定了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方向,就像是一个规划好的模版。
每一个人工智能都有演化的基线。
人工智能‘吴良’的演化基线就是吴良本人,所以难免会和现实中的吴良给人相似的感觉。
陈旭偶得灵感,如果不断地使用量子设备收集吴良的脑电波信息,并用这部分的信息不断完善人工智能‘吴良’的演化基线。
这样可能制造出来一个和吴良本人相似度逼近百分百的人工智能。
但是陈旭明白这个人工智能虽然能逼近百分百相似度,但是想要越迁到百分百,也就是完美还原吴良的意识,还需要一个质变。
这个质变,只可能在量子机器中完成。
按照系统里的量子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