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田横称臣也好,不接受也好,其实都有一套可操作的办法,如今更考虑的是掌权者的取舍。
刘邦也不顾天色将黑,火速召集群臣速来中军营帐商议大事。
面对如此紧急的情况,便是刘信也不如何装了,却是第一个走进了刘邦的营帐之中。
群臣毕至后,刘邦便让众人就田横之事商议看法。
有说要打的,有说要和的,说要打的,也有打法的不同,说要和的,方式同样多种多样。其中武将说要打得多,文臣说要打得少。
对此,刘邦不置可否,让群臣讨论了一段时间后,觉得并无什么高明见解后,便制止了他们的争吵,眼光看向了张良、陈平、刘信等寥寥数人。
张良道:“周灭汤后,乃封太公吕尚至齐,以镇东夷诸邦。如此周得以借此控制天下国邦。得齐则有山东,无齐则无山东。齐不可落异姓之手。惟大王熟虑之。”
陈平道:“齐之必要性,不言而喻。平也就不赘述了。但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眼下若欲齐战,却有以下的难处。”
陈平掰着自己的手指道:“一,将士有归家之意,百姓有安居之心,贸然兴兵,士气必然低迷;二,陛下颁布安顿士卒诏之后,简选精兵,汉军如今人数不多,若要兴兵,又有再次征召,有损陛下威信。三,张先生说了一个典故,平也要说一个典故来。”
陈平便将乐毅伐秦之事说了一遍,又喟叹道:“乐毅伐齐,十数年未能平定,齐民难制可知矣。”
张良摇头苦笑。他相信陈平亦能看出齐地的重要性。但身为谋士,若只会人云亦云,一次次说“俺也一样”的话,又如何体现陈平的独立性呢?所以,总要说一些不一样的话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也点明伐齐的困难性。这是做谋士的生存之道。
刘邦果然也点了点头,显然十分重视陈平的观点。
陈平说完便是刘信了。刘信如今是左相,地位其实在陈平、张良之上,但毕竟年轻,所以刻意保持着谦逊低调的作风。
刘信当下上前道:“张先生说得很有道理,陈中尉说得也有道理。但若无规矩,不能成方圆。陛下以功劳分封诸侯王。田横无功而擅自称王,杀汉使,若不灭此贼,还有王法吗?臣侄不会权衡什么利弊,只知道若别人打了自己的脸,自己但凡有力气,总还是想要往对方脸上招呼的!”
张良、陈平听了俱是苦笑。他们都差点忘记刘信纵横家的一面来,说话总是爱煽动别人的情绪。什么事实,什么客观条件,在他刘信的眼中怕是统统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有豪情万丈!果然刘信此言在一批大老粗的武将心中引起了共鸣,再次纷纷扬言要灭了田横这小子,剥田横的皮,剁田横的肉,给皇帝做下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