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通来到王府,告诉韩信说:“陆贾作为刘信使者,先去了酒楼与张生秘密相见。”
韩信为刘信解释道:“可能是武平侯思念妻女,张生是关中来,陆贾可以从张生那里了解妻女的近况。”
韩信说完,却看到蒯通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
韩信便直视着蒯通,蒯通很快由得意变得尴尬。
蒯通咳嗽了一声道:“大王,若我告诉你,李左车今日去驿馆拜见了陆贾呢。”
“李左车是赵人。楚军既然渡过黄河,进入河内,修武守不住的。刘信有两个选择,要么转进河东,要么便退守邯郸。刘信若选择转进河东,则河北便尽数暴露在楚军面前。李左车此去,也是关心家乡子弟情况。”
“臣是想告诉大王,陆贾这一来,临淄已经有了乱象。须知道,大王在河北招募的兵马,如今齐军中可也有很多河北子弟。刘信此时派遣使者来,于大王却是不利呢。”
韩信苦笑一声,其实不需要蒯通提醒,自他选择称齐王以来,便已经明白,自己终究还是走到刘信的对立面上来了。当初二人的一片交心话最终被韩信所抛弃。这让韩信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刘信才好。
韩信思索许久,却是问蒯通道:“我欲邀请武平侯使者相见于稷下学宫。蒯先生一直不同意张生的华夏一统学说,今晚可愿意为我与武平侯使者面前,与张生辩论呢?”
张生自来到稷下学宫后,便一直主推华夏一统学说。诸子百家中,便属纵横家最为反感此类论调。蒯通便时常呼吁诸子百家警惕此等言论,甚至不惜放出危险言论:“当今我华夏文化昌盛,思想自由,离不开春秋战国百邦林立的局面。若真天下一统,便是文化思想湮灭之时。诸位难道忘记秦始皇焚书坑儒之举了吗?”
蒯通的言论自然也不乏支持者。毕竟,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举动,可是没有过去多少年呢。帝国一统,总是需要统一思想的。远见卓识之辈都能看一点。又有谁忍心看到自己的学说再次被烈火所焚毁呢?
蒯通大喜。须知道,韩信作为兵家,对天下一统的重要性无疑有着深刻的认识,认为华夏一统是十分必要的。可作为诸侯王,华夏一统无疑损害到了韩信作为诸侯王的利益。很长的时间,韩信一直坚持兵家的操守。
可是在面对刘信的步步紧逼,以说书人作为强大的宣传攻势下,作为诸侯王的韩信终究还是无法忍耐下去了。
当韩信邀请武平侯使者前往稷下学宫的消息传开后,对于临淄城的大部分百姓与市民来说,还是将其看作一场盛会来看待的。在平民百姓的眼中,他们恨的人只有屠戮了许多齐民的楚军。他们猜想着,自己的大王的军略配上武平侯的才智,两人合力,一定能够击败西楚霸王,到那时天下就太平啦!
比起民间的歌舞升平,稷下学宫之内,气氛却是十分凝重。
李左车得知了消息后,却是独自回屋收拾了行礼,李左车的行礼不多,除了两套换衣的内衣,便只是两卷兵书。
还未收拾完毕,老仆却来告知韩信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