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叫宋俊生,和他那位胖乎乎的女儿宋书月一起加入了与房冬和胖子的谈判。
宋俊生提出的是合伙方案,地方、水电都由他来负负责,如果买卖忙不过来,还可以出人帮忙。
但并不和房冬一起进货,一起收钱,然后一起算帐。
那样太麻烦,他要从房冬的营业额里抽钱。
房冬马上就同意了这个方案,只是在抽成比例上双方进行了一些讨价还价。
每串抽一角五分,房冬的意见是抽一角,最后商定为一角二分钱。
房冬和顾客数签子算钱,宋俊生和房冬数签子抽钱。
房冬不可以卖面,因为怕影响饭店大碗面的销售。
总算有了一个立身之地,房冬感觉浑身的劲头又来了。
在家里设计了半天,再次找到那家改装车的不锈钢加工店的老板,做六个可以摆在台阶上的架子,又花了一千多。
三天后,当房冬的整洁铮亮带围板的设备摆到宋俊生门口的台阶上时,立刻吸引了小吃街众多摊主的目光。
宋俊生还给房冬他们腾出了一个冷藏柜,他女儿宋书月帮着从里往外拿串串,开业的第一天就卖出五百多块。
这里边的帐要是细算也不容易,但房冬大致有个估计,这样下来,宋俊生差不多抽走了自己四成左右的纯利润。
但这里位置上的优势是之前远远不能比的,离王大猛不过10多米远,这次是在他身后,包括王大猛在内,附近二十几家的业务情况一目了然。
王大猛却要回过头来才能看见自己。
开业几天内,营业额节节上涨,仅仅过了三天,就突破了自己在东南角的最高业绩,到第四天时,居然把串好的串基本卖光,不得以比平常早收了一个小时摊。
“小房,你这可不行啊,你要是穿不出串来影响生意你得负责任的,明白吧,咱们是合作,你也得对我负责,是这个理吧?”
“是的,没错,主要是没估计到业务能这么好。”房冬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