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过后,顾念渊也和妙妙谈过定价的事。顾念渊还有向妙妙道歉,说是他对市场评估出错了。如果不是妙妙的口误,就不好了。
妙妙赶紧安慰顾念渊,说并不是他的错。当初定价她自己也是同意的,主要是谁也没想到大众对香皂的接受度那么高。
虽然看出妙妙真的没有怪自己,顾念渊心里却十分愧疚。也深刻地反思了自己,同时下定决心以后做事一定要更加谨慎。
吃一堑长一智,这次的失误却是为顾念渊未来做了预防。
话说回来,肥皂盒香皂真的非常守欢迎。开始的时候,妙妙带着梅娘,慧慧三个人一直没日没夜地做,也供不上货。
后来还是顾念渊实在看不过去,又给妙妙买了三个手工艺人,这才把妙妙从不停歇地做肥皂中解救出来。
因为这三个手工艺艺人都是卖身的,手里握着卖身契,妙妙倒也是十分放心地,把做肥皂的技术教给他们。
因为梅娘和慧慧已经学会了,慧慧主动提出自己去教,让妙妙歇着。妙妙也实在是太累了,就放手了。
那三个手工艺人有基础,肥皂的做法又不是太难,他们很快就学会了。等那三个手工艺人一起上手,渐渐地花想容这个铺子倒是也走上了正轨。
等到月底的时候,慧慧把账本拿给妙妙看的时候。妙妙才惊呼一声,发现这短短的一个月,他们居然就净赚了二百三十五两白银。
之前一次无意间,妙妙看到慧慧算账特别费劲的时候,妙妙特意把现代的记账方式教给了慧慧。
不过,因为这个数额太过震惊,就算现代这一目了然的记账方式明晃晃地显示着数目,还是让妙妙有些不敢相信。
妙妙自己又仔细地算了好几次,确定准确无误之后才开心地笑了起来。这二百三十五两听上去不是很多,但是在大多数人看来,已经是十分可观的数目了。
尤其是这还不是营业额,而是净利率。一个月两百多两白银,一年可就是两千多两白银啊。这一个铺子也才八百两,多少人几十年也转不回来一个铺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