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哥脑子里在想什么呢?”
县衙大门里朝向大堂的空地上,郑莽瞪着房梁下那块“光明正大”的牌匾,哼哼着不解,硕大的拳头抱着双臂,魁梧的身材高出看热闹的人群一头,令站在堂前阶下维持秩序的衙役们向他多看了几眼。
“一刀杀了那鸟妇人多省事。”
“杀杀杀,就知道蛮干!”郑一官训斥他:“多用用脑子,那里面是县狱,杀了人脱得了身吗?再说了,我们是靖海商行的伙计,有人正寻商行晦气,杀了人沾了血岂不是害了东家?”
郑莽两眼瞪大,被训得哑口无言,但又心有不甘,于是只好把气撒在旁人身上,两条臂膀乱甩,把看热闹的人群挤得东倒西歪。
这些闲人怒而生气,却又畏惧郑莽的个头力道,敢怒不敢言。
“别发横,好好盯着。”郑一官没好气的道:“瞧,狗官上来了。”
“唔~~~!”
一阵从站队的衙役喉咙深处发出的堂威吆喝里,香山县令纪松挎着腰带在师爷、书吏的簇拥下,迈着方步坐上蒙了锦缎的座位,师爷唱名升堂,然后纪松将桌上惊堂木猛拍,叫道:“带原告!”
仿佛被饵吸引了的鱼群,堂下看热闹的闲人们躁动起来,纷纷把头伸长,从前面人的头顶努力向前看。
郑一官借郑莽的光,身边一步之内生人勿近,得以轻松仔细的观察早就跪在了堂下的原告。
那人是个身材瘦削的男子,长得白白净净,却生了一双三角眼,一对眼珠子滴溜溜的乱转,獐头鼠目的样子一看就是反派。
此人正是原告张癞子,听到县令喝令立刻膝行往前,扑倒在地一把泪一把鼻涕的应声而到。
一切都按照流程按部就班,张癞子把那张洋洋洒洒不知出自何人手笔的状纸背了一遍,居然一字不差。
堂下的看客面带亢奋的笑容听着,这类风流官司最是吸引人的耳朵,比茶馆里的评书故事还要有意思,毕竟就是发生在现实里的荤段子,能够勾起人们最原始的荷尔蒙。
纪松也佯作认真细听,不时作愤怒状,白胡子一翘一翘,被努起的嘴巴顶到了鼻子上。
很快,高潮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