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导演,菜已经采回来了,你准备把它做成怎样的菜式呢?是醋溜,是清蒸,还是红烧啊?”邵琪琪已经有些面露潮红,媚眼如丝。
林淼碰到邵琪琪的眼神,赶紧别过头去,不敢再看第二眼。
这女娃,眼睛会说话。
而且还有着年轻人才有的一股生命力,强劲到跟草原飓风似的,让人心乱。
林淼也不知道自己的心脏为何突然跳了一下,他还以为是熬夜造成的心律不齐。
抿了一口酒,林淼看着车窗外,放空眼睛,若有所思地说:“这正是我在考虑的,这是系列片的第一部,是定基调的开山之作,容不得半点马虎,我在想,该如何抓住受众的注意力?我们的目标受众群又是谁?”
这其实是一个关于定位的思考。
任何一个艺术作品,除了天才艺术家会天马行空恣意挥洒之外,一般的创作者最多算是匠人。但凡匠人,都有工作的流程和套路,以及对作品的预设。
作品即产品。
而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作品的问世更是如此,它首先是一个产品,具备商业属性,即它有换取受众注意力时间的价值,也就是有换取流量的可能。
否则,毫无意义。
这年头,最不缺的就是内容,缺少的是优质内容。
那么,林淼就要搞清楚,他在为谁服务?谁会拿自己的注意力为这个“产品”买单?
林淼在思考,邵琪琪也跟着不言语,她也在设身处地为林淼打算。
“我觉得吧,”邵琪琪先开口,“现在疫情当前,整个社会都需要正能量,而且大家都被关在了家里,希望能够看见更多生动的故事,而且跟疫情息息相关的故事……”
“那就锁定央视新闻好了呀,”林淼接话道,“24小时滚动播放战疫专题片,可以满足人们一切的需要,既权威又有信息量,我说过,我们是小舢板,不跟航母去拼体量和全面。”
邵琪琪点点头,继续沉思。
“我是这么想的,”林淼边想边说,“但还不成熟……”
邵琪琪做洗耳恭听状,瞥见林淼手中的酒,一把夺了过来,给他换了一包坚果。
林淼愣了一下,撕开,吃了起来,一边接着说:“的确如你所说,整个社会都在需要正能量,需要信念,需要鼓舞,拿我来说,目前最打动我的一句有关战疫的文案句子是这么说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当年保护我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