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乡的第五个年头,知青们开始陆续地返城。王艾青因为已经在农村结婚,被排除在返城的相关人员之外,除非离婚。
张仕钥临返城前,偷偷找到她,直截了当地说:“你不能烂在农村,离婚回城,我等你。”
张仕钥的话,等于否定了她在农村所做的一切,她很反感,回敬道:“就算我烂在农村,也是一块好肥料。”
知青点渐渐空了,王艾青依旧出工挣工分,依旧蹲在锅底坑烧火做饭。她要向所有的人证明,她嫁给一个农村人,并不是为了虚名捞取什么资本。
她也想回城,不是不想,想的不敢去深想。
回到属于自己的城市,回到自己的父母身边,有一份稳定收入的工作,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是个女人都会这么去想。原本她就不属于这里,留下是情义,离开是理所当然,无可厚非无可指责。
可她在这个简陋的家里生活了五年,这里留下她的青春她的汗水她的付出,处处都刻下她生活的印记,小猫小狗都会生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有一年,丈夫的一个外地亲戚从家里抱走一只猫,蒙上眼睛翻山越岭走了二十多里。到家后拴了十多天,放开绳子还是跑了,凭记忆和嗅觉找回了家。
这天傍晚,丈夫把她领到最高的山梁上,让她俯瞰小山村的全貌,看看小山村这几年有什么变化。不用看她也知道,小山村没什么变化,仍旧生活在艰难和贫穷当中。
丈夫说:“你知道农村人为什么热衷于当兵?无非是想找条出路,到了部队拼命表现,结果能够留在部队的极少极少。我当兵就是为了脱离小山村,我办不到不能再拖累一个。即使你心甘情愿,儿子呢?你不怕儿子长大后埋怨你?不怕儿子娶不上媳妇?不怕儿子不给你养老送终?如果你不怕,我更不怕,反正我是没有能力让儿子拥有城市户口,儿子将来也不会怨恨我,怪罪到我头上。”
王艾青抱紧丈夫的胳膊,哀叹:“我一走,这个家就散了。”
丈夫说:“别的不用去想,只想这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王艾青和丈夫离婚了,顺利地办妥回城的手续。回城前的晚上,她像一条藤蔓缠绕在丈夫的身上,仿佛离开了大树,藤蔓就会枯死一般。一夜无眠,只是紧紧相拥,鼻涕眼泪抹了丈夫一身一脸。
丈夫亲自送她和儿子回城。乘汽车坐火车,她和丈夫逗着儿子说笑,在外人看来,这是一家三口一次愉快的旅行。
她想明白了,心不散家就不会散,一张离婚证说明不了什么。她和儿子先回城,剩下丈夫一人再慢慢想办法。
回到生她养她的家里,丈夫哄骗不懂事的儿子说,爸爸有事要出远门,可能很长时间不会回来,在姥姥家要听妈妈的话;丈夫对她的父母说,我把你们的女儿平安地送回来了,我没让她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