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晓楠感谢父亲替他借回这本文学名着,只看了几页便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一头扎进去不想出来。可是春忙已经开始,他只能断断续续地阅读,很不解渴。
长长的笔直的地垄沟,无限度地消耗精力和体力。柳晓楠手握锄头,哈欠连天地顺着垄沟,蜗牛爬行般地锄草,干一阵抬头望望地头,三百米的距离始终觉得遥不可及。
昨晚看书看得太晚,早晨迟迟没有醒来。母亲临出门时喊醒他,母亲到山上拔苗,让他吃了饭去玉米地里耪草。母亲走后,他数一二三才费劲地爬起来,扒拉几口饭赶紧扛上锄头来到地里。
他知道母亲有个特点,什么事情只说一遍,让你干的活儿你没干,她会悄默声地自己去干。一垄地耪到头,日头已悬在头顶,扛起锄头回家吃午饭正是时候。
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幸亏连着下了两天小雨,柳晓楠才得以连贯地把那本《静静的顿河》上册看完。等父亲回家交给父亲,让父亲给他借回下册。耐心地等待了半个月,父亲却再次让他感到失望。
柳致心从包里拿出几本有关农业种植的书籍,有意无意地放在柜顶醒目的位置上,似乎忘记了借回那本《静静的顿河》下册一事,只字未提。
柳晓楠只好主动询问,柳致心说:“你一看书就不想着干活,等冬天没活时再给你借。我到山上转了一圈,花生缺了十几颗苗,你也不知道把苗补齐。”
柳晓楠只觉得自己掉进了深井里,浑身上下都凉透了。沉着脸抓起一把花生种子,挑起一担水桶就走。
姜长玲在他的身后喊:“快吃午饭了,下午再去补苗。”
柳晓楠只当没听见,头也不回地到后街的水井里打上一担水,径直挑上山。
花生种植也采用了薄膜覆盖技术,依照薄膜的宽度打成高垄,并排两行。柳晓楠查看花生缺苗状况,发现垄台下有一个粗大的豆鼠洞,缺苗的花生种子一定是被豆鼠子吃掉了。
柳晓楠将一桶水灌进豆鼠洞里,洞很深没有效果,又灌进一桶水,洞里的水满了。稍等片刻,先是冒出一串气泡,接着一只灰色的大豆鼠,战战兢兢地冒出头来。
他一把抓住湿漉漉肉乎乎的大豆鼠,找到一根细麻绳拴在后腿上,麻绳另一端系在旁边的一棵小树上。
他想让豆鼠子看看,挑着一担六七十斤重的水、翻过两道山坡给花生补苗该有多辛苦。
等柳晓楠回村又挑了一担水上山,那个豆鼠子已经咬断了麻绳跑了。他站在那里看着半截麻绳傻笑,有些羡慕那只豆鼠子:它倒是挺有能力追寻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