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诸葛亮能做的,也就只剩了不偏袒任何一方,尽量做到一碗水端平。
诸葛亮一辈子都在算计,就是没有算准杨仪心胸极其狭窄,早就有杀掉魏延之心。
如果诸葛亮对此有所察觉,就不会让杨仪传达要魏延在他死后大军撤退时断后的遗嘱,于是给了杨仪借机除掉魏延的机会。
杨仪在向其他将领传达诸葛亮遗嘱时,临时“修改”了遗嘱内容,促使魏延被杨仪的激将法激得大喊三声“谁敢杀我”,结果被马岱从背后一刀斩于马下。
因此,魏延是蜀国死的最冤枉的人,没有之一。
魏延的死,不知情的人认为是诸葛亮下令杀的,实际死在心胸狭隘的杨仪之手。
至于魏延反叛——
“演义”中说魏延天生反骨,这是老罗说的,老陈的“三国志”中可没说。
演义中指出,后蜀的魏延是唯一拿得出手的先锋大将,诸葛亮唯恐死后魏延会反叛,于是设计了一出计谋,就是上面提到的。
事实上,魏延没有谋反之心,依据有以下五个方面——
其一:
魏延为救黄忠,杀了韩玄,以“部曲”的身份随刘备入川。
部曲相当于嫡系或亲信,于刘备而言,他的亲信是关羽、张飞。
刘备站住脚,准备做汉中王,决定派一位信得过的大将镇守汉中,北拒曹贼。
老话说得好——无襄阳荆州不足以用武,无汉中巴蜀不足以存险,无关中河南不能以豫居。
可见汉中的重要之处。
当时众将以为会派张飞镇守,结果派的竟是魏延,以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
汉中的地形易守难攻,四周高山,在当时是北魏进攻蜀汉最方便快捷的唯一通道,即使是在今天入川大多还是要从汉中经过,说汉中是蜀汉的咽喉与门户,丝毫不为过。
众将吃惊的同时,魏延更是受宠若惊。
这还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