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堂鸦雀无声, 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清晰入耳。
虞璁抬手抄起那把绣春刀, 交还给了陆炳, 缓缓地坐了下来。
俗语说刀怀身中, 杀心自起, 现在的他犹如出鞘的刀锋芒毕露,根本不容任何人再质疑二三。
但治理下属, 光靠威慑不够,一旦他们脱离了自己的监控范围, 又有了些许的安全感,开口非议是迟早的事情。
“鹤奴,把那几本册子都抱过来。”皇上抿了口茶, 心里虽然缓了过来, 但神情依旧绷着:“时辰还早,会议也才刚刚开始, 各位大人可坐住了。”
皇上即位没几年,鹤奴也没读过什么书,但他们有个天然的作弊器,那就是宫中藏书检索器杨大人, 还是声控的。
“杨大人, ”虞璁抬手, 不紧不慢道:“请你来为大家分析一下,这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的相关情况。”
“诸位大人也劳烦洗耳听听, 这劳民伤财, 到底是个怎么伤法。”
鹤奴识趣的后退了一大步, 示意杨慎穿过拥挤的人群,站到皇帝身边来。
杨慎怔了下,竟有种做梦的感觉。
刚才那些审视他的目光,在这一刻也变成了羡慕与敬畏。
皇上竟然抬举这么一个罪臣!如今是真要变天了啊!
他即刻起身,快步从椅子人群中走了过去,站到了那堆书的旁边。
伴随着一声轻咳,他的声音沉稳有力,不急不躁。
“臣,杨用修,献丑了。”
书本本身厚重繁多,但杨慎一站在这些书卷之间,就仿佛突然耳清目明,连说话的声音都洪亮了几分。
他随手执了一本,朗朗道:“据天财库记载,永乐三年举国岁入约八百万两有余,岁贡三十余万两有奇。”
“哦?”虞璁瞥了眼神情复杂的人们,开口问道:“那么杨用修,这修建一支如郑大人当年的船队,造假几何?”
杨慎没有很快的回答问题,而是又低头快速翻阅了几本旧录,谨慎道:“永乐年间的舰队,合计两百多艘海船,最大的有六十三艘,一艘两千料的中等船只需三百六十五两,此计价来自于南京龙江造船厂,不会有差。”
原有的典籍早就没办法找了,眼下也只能靠各地县志和零碎的记录,来一点点的还原永乐年间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