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八格格党>>兵临都市护女神> 第二千四百一十五章 再次杀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千四百一十五章 再次杀到(1 / 3)

按照长度而言,日本刀分为超长刀(作战用的野太刀“野雉刀”),长刀(大太刀、佩刀、打刀、居合刀),胁差(小太刀),以及短刀。超长刀是士兵作战时使用的,现在不常见。长刀是日本刀主力刀种,一般刀刃长60厘米以上80厘米以下,其中大太刀最弯,通常用于典礼和战斗指挥;佩刀和打刀其次,用于武士日常佩带和战斗;居合刀则是拔刀术专用的,刀身稍直也稍短,当然只要是长刀都可以用于拔刀术,因此居合刀较其他长刀要少(注:日本拔刀术的开派好象是什么“神琦明神梦想流”,因为在下疏忽,所以没怎么查证。汗,不过没关系,这并不影响主题,请诸位继续向下看。) 。大太刀的刀装华丽,佩带时刀刃向下。打刀可以说是日本刀的代表刀剑,与太刀的形式基本相同,两者的区别之一在于打刀的刀鞘口两侧分别插放有小柄和笄。胁差的刀刃长度在60厘米以下30厘米以上,一般就是小太刀。刀刃长度小于30厘米的叫短刀。胁差通常用于武士切腹自杀,一般武士佩双刀指的就是一把长刀加上一把胁差。

说到胁差,刚开始听说时,还吓我一跳.常常见到影片中的日本武士,配着两把刀,趾高气扬地走在街上.不算那些使用二刀流的武士.使用一把刀的也会配带两把刀.其中一把就是”胁差”了.这是专门切腹用的刀!(了解到这点后,再拿我家日本刀拍照时,我就不拿那把短点的了...呵呵.仔细看看,那把短的好象没有短到握在手里能切到自己的地步...还是说我手臂还不够长??)

就算是使用二刀流的武士,也会在怀里另揣一把胁差的...

怪不得Cloud会带六把刀出门溜哒了,没有摩托菜刀架的日本古代武士,就已经没事带三把刀上街了!

种类 长度(寸法) 长度(CM)

短刀 0.33~9.87 1~29.9

胁差 9.90~19.77 30.0~59.9

刀、太刀 19.80~ 60~

打刀 70~90

(寸法是指刀刃长度)

太刀 华丽的太刀一般是在盛大仪式中,由朝廷皇族和贵族们所佩带的。这类太刀一般没有鞘柄,而是由编制成型的缎带所代替的。金属刀鞘上有精巧的雕篆。太刀一般佩挂在腰间,它是最高等级地位的象征。(根据社会等级制度佩带不同的刀具,打刀次于太刀,其后则为脇差。)大小半太刀是武士阶级持有的独特的组刀。它出现在十六世纪初期。长刀和短刀的组合由此得名“大小”二字.

太刀(たち)

太刀是特指具有较大弯曲度,刀身长2尺(66cm)以上、3尺(约1m)不足的弯刀。另外,2尺以下的称为小太刀,3尺以上的称为大太刀(或称野太刀)。太刀与同属刀剑类的打刀稍有不同,其区别之一在于刀鞘,太刀刀鞘上有两个金属环(称为“足金物”:靠近鞘口的一个称“一足”,另一个称“二足”)用缎带相互穿插编织成型,使之便于携带。缎带与足金物之间又用一小块金属(称为“革先金物”)连接。刀鞘头部由金属包裹(称为“石突金物”)。拔刀时必须要下压刀鞘口的条状金属物(称为“口金物”)。太刀基本为双手持刀,而马上的武士也有单手持太刀的。刀身弯曲的形状使挥下斩击更为有效,这继承了较早出现的毛抜形太刀的那种弯曲形状。这类刀剑的出现,使合战的方式从徒步向骑乘转变。

【长度:75~120cm重量:0.6~1.0kg出现时期:镰仓~南北朝(1192~1391)】

大太刀(おおだち)

大太刀又称野太刀(のだち),是一种长大的太刀,长3尺以上。镰仓时代武家掌握了实际的政权,武士们以拥有豪迈与腕力为荣,进而可以夸耀威武的武具——具有长大刀身的太刀屡屡出现在战场上。有许多夸张描述的『太平记』一书中,对超过5尺(约150cm)的太刀的记述多处可见。而在文献上记录的最长的太刀刀长为9尺3寸。另外,现今尚存的最长野太刀,全长7尺4寸2分(约225cm),弯曲部份长3寸1分(约9.4cm),身幅1寸2分(3.6cm)。此刀现存于新潟県弥彦神社中,为日本的国宝之一。

【长度:90~300cm重量:2.5~8.0kg出现时期:镰仓~安土桃山(1192~1599)】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