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或许可以凭借苏联时代遗留的遗产,暂时拥有相关的优势,可五年之后呢?十年之后呢?又会怎样?
巴洛托夫心里很清楚,时间在中国腾飞这边,既然挡不住了,那就合作共同赚其他国家的小钱钱不是更好?
至于代价……
俄国手里又不是没有好货,拿出几样交换交换还是没问题的。
所以巴洛托夫一番不要脸的长篇大论后,趁着现场的一众小兄弟被自己给弄的五迷三道,一时缓不过劲儿之际,赶紧俯下身子,对着郑权礼语速飞快的说:“只要能答应我们双方在凯夫拉复合材料的合作,一切条件咱们都好商量。”
此时郑权礼也从刚才的震惊中回过味来,这巴洛托夫是要拿好货了,问题是……
眼见郑权礼的眼睛滴溜溜的转,就是不说话,巴洛托夫甘心把心一横:“我可以游说俄国国内,向你们提供我们刚刚列装不久的伊斯坎德尔导弹,而且还是技术指标最高的自用版本,射程500公里,当今世界任何防空系统在它面前都跟纸糊的一样……”
郑权礼再次被巴洛托夫的话给惊到了,没想到连俄国视为支柱般的伊斯坎德尔导弹都给搬出来了,可见巴洛托夫对手的凯夫拉复合材料是志在必得。
要知道俄国对伊斯坎德尔导弹的珍视程度可不亚于美国人对战斧的钟情,正因为如此,伊斯坎德尔虽然被俄国早早的推向国际市场,可想要买到完整版的却十分困难,以至于外销版本的伊斯坎德尔导弹性能缩水严重。
不但射程只有区区的290公里,而且还无法做型的桑格尔弹道的机动动作,唯一的亮点就是精度相较于老旧的“飞毛腿”和“圆点”这类短程导弹要高出不少。
当然,有人觉得290公里的射程也没啥,反正架构还是伊斯坎德尔的架构,买过来多添加燃料,把射程值充满就行了。
国内曾经也是这么想的,结果一查资料才发现,人家老毛子可比你想得周到,想通过增加燃料提高射程?
连门儿都没有。
固体火箭发动机只够290公里射程,多了就报废不说导弹内的制导系统也只提供290公里最大射程的精确制导,过了就直接关机,导弹便成为另类的大号炮仗,能落到哪儿根本没人清楚。
正因为如此,包括国内在内,起初对伊斯坎德尔有很大兴的国家,在俄国的一番骚操作下纷纷劝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