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宇集团瞧准时机,很砸数亿美元,如老鼠搬家一样一点点的把348人的战斗机研发设计团队连同家属一同搬到了韩国。
以此为基础,组建了韩国航宇集团开始了野心勃勃的新一代教练机50“金雕”的研发计划。
本来大宇集团染指教练机就让庄建业很不爽了这等于是要抢自家歼7教练机的饭碗。
如此也就罢了,大不了在国际市场上真刀真枪的干一把关键是大宇集团既然把庄建业看上的团队给一锅端了。
这就让庄建业坐不住了。
要知道,腾飞集团的歼7教练机之所以进展缓慢最关键的原因便是缺乏核心的研发团队。
没办法腾飞集团起家就不是搞战斗机的,而是从无人机开始逐渐在轻型飞机,轻型运输机一步步成长到生产中型运输机和支线客机。
整个科技树根本没有作战飞机的影子。
若非如此,腾飞集团歼7教练机最初定型版本也不会把三角翼、边条翼全都用上弄得跟四不像似的。
不是腾飞集团不想搞好而是手里没那金刚钻,拦下的瓷器活自然就干不好,无奈之下只能沿用当年永宏厂的舰载机的设计,做小幅度的改动而已。
当然,如果是在八十年代中期永宏厂内还有石军等技术骨干在,庄建业也不会愁问题是九十年代初兼并永宏厂时,技术骨干完全走光了没有人,光有图纸和资料也没用。
之后虽然引入了前苏联专家帮着把歼7教练机做了进一步完善。
然而被庄建业挖过来的前苏联专家并不是整体的团队而是零散的个人组成了临时组合。
解决一两个关键问题还成整体的方案优化同样是大眼瞪小眼,一脑门子汗。
至于国内的人才,庄建业到是想了,问题是西南所的十号工程以及后续的新一代战机的研制计划东北所的苏27国产化以及依托苏27的一系列深度改进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