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太倒霉了!
有人说无君无父的话,也是我们的错?
这锅有点太过分了吧?
面对方献夫的一肚子冤屈,朱厚熜是十分懊恼沮丧。这事情这么明显,怎么以往没有注意到?非要小富贵提醒才行呢!
想当年,朱元璋亲自修订大诰的时候,是把书籍送到每个百姓的家里。
而且这本大诰言语通俗,后面还用了非常典型的案例,向百姓讲解阐发。有了大诰作为武器,老百姓虽说并没有彻底改变命运,但是不可否认,在洪武朝,还是有些百姓头顶大诰,扭送贪官污吏进京,敲响登闻鼓,向天子伸冤。
虽说次数有限,虽说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但是不可否认,那就是对贪官污吏的一种震慑,对穷苦百姓的保护!
朱元璋不但修订律法,还让法令落到实处,这个思路绝对是远远领先时代的。他不是像法家那样,用律法吓唬百姓,迫使百姓服从,而是真心想让百姓学会保护自己。
就是这份用心,在古往今来的皇帝当中,都是绝无仅有的。
老朱珠玉在前,后辈子孙不但没有发扬光大,反而把老祖宗的传统都给丢了,着实该死啊!
“方尚书,朕的意思是天下的学堂书院,除了教四书五经之外,是不是要教历史?尤其是我大明立国以来的历史。还有啊,自从立国以来,有多少英雄人物,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是不是也要编成一本书,让学童们了解掌握?”
“不然,他们光是读三百千,只知道二十四孝,张口子曰,闭口诗云。又如何能指望他们一心效忠朝廷?你说是不是?”
“还有啊,抚远伯最近也编了不少小册子,朕以为应该把这些东西都整理好,作为教材,一并传授给学生。”
“你们礼部的担子非常重,我们想要什么样的人才,就要如何去培养。总不能让光知道四书五经的人,就去领兵打仗,为国戍边吧?”
“朕大兴教化,也投入了这么多财力物力,朕要培养大明需要的人才,朕需要的人才……方卿,你说朕的想法过分吗?”
方献夫听着朱厚熜的这番长篇大论,他都听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