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0章 决断(2 / 3)

太子和十三此去敦煌都为着寻求心灵的寄托,条件艰苦些也不觉得苦,而九爷本心里头就是空的,再加上这一路上受累不少,情绪不高也是在所难免。

也真是难为他了。

= =

自从康熙三十五年准噶尔噶尔丹战败以后,边疆地区相对安定,清廷已经有小二十年的功夫没有同边境发生大规模战争。

而就在康熙康熙五十四年三月,新的准噶尔大汗策妄阿拉布坦出兵哈密。康熙前后派了肃州总兵路振声、将军席柱、吏部尚书富宁安等带兵驰援。

策妄阿拉布坦战败后并没有死心,而是转年十一月集结兵力进攻西藏。

康熙这几年身体每况愈下,腿脚时常肿胀不能自如行走不说,就连右手也不能像往常一样批示奏折,想要御驾亲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策妄阿拉布坦实在嚣张,即便是不能御驾亲征,康熙也想找一个皇子代自己出征,振作兵士们的士气,给策妄阿拉布坦迎头一击,不能任由他来犯大清领土。

如今的杀入决赛的皇位候选人有两个——老三诚亲王胤祉和老四雍亲王胤禛。

康熙经过多番考察和思考过后,最终还是认定了老四胤禛。

老三一心扑在修书和风花雪月上,也惯会讨好那些文人相公,若是真的一朝上位,想来会是个礼贤下士的“仁君”,甚至在历史上的名声可能比自己更好一些。

但老三的性格实在不适合掌管一国政事,且重文轻武的习惯很可能会影响朝廷布局,甚至可能出现两宋时候被辽人和蒙古追着打的局面,这与当初先祖建国的意愿是背道而驰的。

老四既务实又能干且不喜铺张浪费,更重要的是跟太子好,真心对太子上心,却不似太子一般会对自己手下人过于纵容,一切还是以朝廷和百姓的利益为上,在康熙眼里的确算是一个比较完美的皇位继承人。

如此一来,这次要代他出征的皇子便有以下几个要求:第一,首先是个带脑子懂变通的机灵人;第二,最好年纪小一些,如今在军中奠定基础后,可以在新皇上位后继续为朝廷出力;第三,跟老四没矛盾或者比较亲近为上佳。

如此筛选之下,便有十二、十三和十四三人符合要求。

十三虽然同老四关系不错,但过往很是复杂。尤其因着之前一废太子的事情,康熙对于十三本人有些忌惮,并不想在这方面重新启用于他,让他掺和军中的事情。

康熙本人并没有同母的亲兄弟,更没有被亲兄弟差点气死的经历,对于四爷和十四的关系也有些想当然。

康熙觉得,十四虽然看着跟老四关系一般,但毕竟是同胞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的那种,不会有什么真正的隔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八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