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金节一直是仅次于新年的节日, 对于满人来说,某种意义上讲,其实比新年更是重要一些。
距离颁金节前大约一个月的时间, 康熙便带着嫔妃和一众皇子回到了宫中。
殷陶在阿哥所的院子还和从前一样,被留在宫里的几个小太监打扫得干净规整,倒是和离开时候没什么两样。
尽管一切看上出还算平静,但殷陶敏感地发现, 在这平静之下似乎掩藏着某些诡异。
比如, 江浙沿海堤坝已修建完成,赈灾也有条不紊地进行,太子最近卸了差事,本该轻松一些,不想却是异常沉默。
再比如, 直郡王心情似乎很好的样子, 走路带风,脸上带笑。
再比如, 康熙先是给了四爷和八爷嘉奖, 回宫之后给了德妃和良嫔丰厚的赏赐,据说是感念她两人多年侍奉得当,诞育子嗣有功, 特此厚赏……却对太子只字未提。
在这一切平静又不平静当中,紫禁城迎来了康熙三十七年的颁金节。
宫宴之上,康熙恩赏了去丰台大营练兵直郡王,夸了这段时日忙前忙后在户部管着赈灾拨款的四爷,却唯独没有夸赞总理赈灾事物的太子。
从前这种宫宴之上, 康熙不管行为上还是言语上, 都是毫不掩饰地流露出对太子的喜爱, 而后才能递减到其他皇子的身上。
面对如此反常的康熙,四爷虽然受了夸奖,却并没有喜形于色,而是第一反应转头看向太子。
太子微微一笑,似是并不惊讶康熙的这番行为。
太子有了今日的如此冷遇,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这两次修坝抗灾铺开的摊子不小,也涉及了不少当地和京城的官员。
赈灾事宜结束后,康熙龙心大悦,赏了不少人下去。
有赏赐自然有惩处,地方渎职官员和赈灾推行不利的大臣,自然就论上了罪。
浑河水患之时,太子正在监国,海宁赈灾一事又是太子主理。
可以说,这两次的事件,太子是一路跟下来的,自然知道哪些人会受封赏,也知道哪些人会被惩处。
宫外索额图派人给自己递话,是否要提前示意一下大理寺,将太子派系的人从轻些论罪,以便他们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