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朝官制中,“射人”是一个重要的职务,他们除了掌管射仪之外,重要的人事安排也都由其掌管,并负责祭祀、朝聘、出征、大丧等重要礼仪。即使到了秦汉魏晋和隋朝宋朝,沿袭自“射人”的“仆射”一职仍为诸官之长。
周礼提倡以射观德,由此产生了射礼。“射”字是包括“身”和“寸”。“寸,法度也,亦手也”;“身”即人身,“射礼”就是为了树立人的立身之本和处世之道。弓箭从一种技术被提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并成为一种具有高度审美的礼仪文化。
礼射注重的是人的品行,射以养德,古老的传统不主张射穿其皮,只要能射中目标即可,甚至稍微偏一点都是可以的。。
“君子无所争,必有,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按照射礼的要求,所谓“不鼓不释”,射箭的人只能在鼓乐配合时射中才能称作“获”。传统射礼皆射三次,
一射,但取合礼。
二射,始取主皮。或谓射穿其皮,或谓中而不穿。
三射,听鼓乐之节制,则合于乐。
三射以合礼乐为上,主皮次之。
“习射尚功。”即射礼的意义在于练功尚武。
“天下无事则用之于礼乐,天下有事则用之于战争”。从“射不主皮”到“主皮之射”,后世江河日下,以弓箭为杀人工具,自然追求力道和射穿。
“贵族文化已发展到一种极优美、极高尚、极细腻雅致的时代,然而贵族阶级之必需崩溃,平民阶级之必需崛兴,实乃此种文化酝酿之下应有之后果。”
射礼是以射箭来弘扬礼文化,射只是末,礼才是本。
“古之为军,临大事不忘大礼”,战争同样被赋予高尚古朴的礼文化。
射礼文化中蕴含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礼法和强烈的宗法等级,君臣之分,长幼之序,充分体现在隆重的射礼活动中。
“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
射礼分为大射、宾射、燕射和乡射,每一种射礼都有严格礼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