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妾多语了,自罚一杯!”武惠妃佯作“打了”下自己的朱唇,饮了一杯酒,看着李隆基,流转的目光中满是爱意。李隆基一时情动,伸过手去握住了爱妃的芊芊素手,相视一笑,净在不言中。
撒了一波狗粮之后,李隆基咳了一声,冲陈成笑道:“张卿、李卿,对朕皆是赤胆忠心,可意见却总相左——今日也不知怎的,在你这顽童身上,达成了出奇一致——”再次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从自己的右手边又拿出一卷诗稿:“‘张相国’呈上来的几篇诗中,这一篇——也是你的诗?”
张九龄?
陈成一看,却是他第一轮写的那篇被评为“上中”的“记千秋节”!
这稿诗怎么会来到张九龄手中,然后他又交给了皇帝?
没有人来解释他的疑惑,李隆基自己却高声吟诵起来:
“御气云楼敞,含风彩仗高。
仙人张内乐,王母献宫桃。
罗袜红蕖艳,金羁白雪毛——”
吟罢,敲了一下御案:“写得很好。”
满脸意犹未尽之感。
“陈苌啊?”
“小子在!”
“这也是你作的?”李隆基观察着他的反应:“朕与张卿皆以为,非四旬老儒,作不来此等诗呢!”
“……是小子胡乱写的。”陈成说着慌,脸不红心不跳。
“能做得此等好诗——又何必写‘五凤楼’那种庸俗之作呢!”李隆基慨叹道,陈成又是脸红一片。
心想,皇上你只怕还没没有看到我第二轮作的“黄瓜”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