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于西北的边报,刘承祐迅速地做下了批复。<r />
<r />
此前,早先投降的杀牛族刘承祐设安化县于庆州。此番效杀牛族的处置方法,将投诚野鸡族迁屯于威州,设威化县,以其首领、头领为官员。至于其他杂胡,则另设归化县于灵州。同时,令各族挑选精壮,充入大汉蕃骑。<r />
<r />
基本上,对于愿意投诚杂胡,刘承祐还是愿意接纳的,正巧,也卡在淮南战事这个关键时间点。<r />
<r />
西北能够平定,局势安稳,对于大汉来讲,也绝对是好事。而关右诸州镇,也能将支援的钱粮节省下来,或东输,或用以应对不时之变,比如后蜀。秦凤阶成四州,可还在蜀国手中,蜀军随时可借之入寇关中。<r />
<r />
乾祐元年的鸡峰山大捷,虽然打疼了蜀军,但这三四年过去了,当年的疼只怕早就忘记了,伤也结疤了。<r />
<r />
犹记得,当初蜀主孟昶,之所以接受大汉和议的建议,一方面是前线战败,另外一方面是孟昶韬光养晦十数年终于把开国的老臣骄将全部收拾了,彻底掌控后蜀大权。<r />
<r />
又经过这几年,蜀国国势日渐稳定,孟昶的皇位也越加巩固。虽然,孟昶已经有些开始荒于朝政,耽于后宫享乐,但蜀国的国力,还算强盛。未必没有出兵北上的可能,尤其在汉军大力攻伐南唐的同时。<r />
<r />
另外,蜀主孟昶新委任了一名枢密使,王昭远。而这位王枢密使,是孟昶的伴读,素聪慧,知兵书,极受蜀帝宠信。当上枢密使后,已然自诩诸葛武侯,有北伐中原之志,说不准什么时候,其人真率蜀军北出祁山了<r />
<r />
身为大汉皇帝,这全局眼光,确实是锻炼出来了。<r />
<r />
是故,即便用事于东南,对于西南、西北之敌,刘承祐也未尝忽视。甚至定难军的李家,刘承祐都没忽略,因为党项人,这些年,表面臣服,实则每年都有些小动作。比如野鸡、杀牛的叛乱,背后也有李家的影子。<r />
<r />